太瘋狂了!現在MG真是在國內(nei) 要進入惡性循環了!
雖然5月在歐洲,賣了將近3萬(wan) 輛,中國品牌銷量最高。但國內(nei) 才8000多台,絕大部分還是甩賣的MG5,賣了6600多台。


而且剛上的新款MG5已經降到了5萬(wan) 級。很明顯,現在MG還想靠低價(jia) 甩賣低階產(chan) 品來換量。而所謂新款,也都是同級同價(jia) 位裏毫無競爭(zheng) 力的升級。
可以說,現在MG最大的問題,就是在定位上完全迷失。
22年到24年,國內(nei) 銷量從(cong) 18萬(wan) 降到了7.4萬(wan) ,除了小眾(zhong) 的Cyberster,就沒有能記住的。可同期的其他國產(chan) 品牌,現在半年就能賣百萬(wan) 台了。


再來跨圈對比一下,現在小米為(wei) 什麽(me) 賣的好,本質上就是在年輕化、運動化、性能化拉滿的前提下,還有一個(ge) 年輕人稍微跳一下能夠到的價(jia) 格。但這個(ge) 打法,實際上就是原來MG的優(you) 勢。但MG自己卻給弄丟(diu) 了!
當年能6秒破百的MG6,在國內(nei) 可是連法拉域都得服。但是你看後來,MG就開始走偏了。運動性能的優(you) 勢即沒放大更沒堅持。而是逐漸走向了產(chan) 品平庸化,價(jia) 格低價(jia) 化。


這種方式,在歐洲還行。一是MG在歐洲尤其英國人眼裏,原來有豪華屬性的情懷,被複活之後,又走的性價(jia) 比路線,自然能賣出量。二是這幾年,歐洲市場實際上和中國市場是有代差的,同樣的產(chan) 品力歐洲人能接受,但國內(nei) 就是落後!
所以這些年MG應該做的,是要用本身的運動性能優(you) 勢,打好家轎市場,再衝(chong) 一下中端。而不是浪費了本身的運動性能底色和出眾(zhong) 的設計,用自以為(wei) 的“降維打擊”,被“降維打擊”。


而且越是低價(jia) ,越會(hui) 限製MG把本身的優(you) 勢產(chan) 品應用到產(chan) 品上,從(cong) 而造成產(chan) 品和品牌雙端的惡性循環。
5萬(wan) 多的MG5或許能再衝(chong) 一波銷量,但也打碎的也是未來的生存空間。哪怕之後MG4 EV能有半固態電池這個(ge) 大招,但是,單薄且沒有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品線印象,早就被印在用戶腦子裏了!

同理,現在的榮威也有這種問題。所以往大了看,盡管目前上汽銷售體(ti) 量依舊強大,但榮威、MG這種品牌卻一直在走下破路,還是無法給上汽整體(ti) 銷量貢獻真正有價(jia) 值的銷量。
所以你覺得MG混成這樣還有什麽(me) 原因呢?評論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