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涉足流通領域 企業參股提升經銷商信心
發布日期:2013-06-25 15:06
來源:中國汽車流通協會
盡管眼下汽車行業經銷商盈利前景並不樂觀,但汽車流通領域仍像有待挖掘的“大金礦”,吸引著各大汽車集團的注意。日前,上汽集團發布公告稱,上汽銷售公司可向旗下投資的經銷商提供5億元資金擔保,用於經銷商新增網點或兼並重組等融資需求。作為上汽集團戰略轉型的一部分,上汽銷售公司計劃未來5年內完成對旗下品牌直營或控股100家4S店。上汽集團這種車企涉足流通領域的做法能否取得理想效果?就此話題,北京商報記者特別采訪了多位專家及經銷商。
為賺取利潤提前準備
汽車企業大規模投資4S店,本身也是一種企業盈利的模式。對處於困境的經銷商而言,如果企業能夠控股並委托管理,將是扶持渠道和救贖經銷商的好事。此前,北京市場上已經有一些汽車企業直接投資的4S店,但銷售與售後盈利均不是很理想。不過,雖然這種模式短期內對企業利潤貢獻不大,但提前做好渠道布局工作,有利於廠家為日後獲取售後市場的巨大利潤做好準備。
我個人認為,汽車企業涉足流通領域的好處在於,一方麵可以利用自己的資源建設經銷網絡,掌握更多的經銷利潤,而且還有望實現經銷商體係的穩定管理;另一方麵,對於舉步維艱的自主品牌而言,是一種支持和保護。不過,汽車企業應對經銷商負起責任來,不能加入的時候什麽都答應得挺好,實際操作過程中卻屢屢刁難,並在經銷商困難時不管不顧。
至於上汽控股4S店的做法,相信也是在與經銷商達成一致的基礎上,雙方共同協商後的結果,這對企業和經銷商而言應該是雙贏的事情。不過,上汽對直營或控股4S店應該與對待其他經銷商一樣一視同仁,如果采取商務政策傾斜的姿態,勢必會影響到旗下其他4S店的利益,這肯定會引起其他經銷商的不滿,相信企業不會這樣盲目的操作。
商務政策應平等對待
企業直接投資4S店並不是全新模式,但像上汽這樣大張旗鼓還是比較引人關注的。據我所知,一汽、北汽也在投資4S店,但是可能由於財務保密問題,企業投資4S店的效果外界並沒辦法去評估。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不論是經銷商自己投資,還是企業投資,4S店肯定要以賺錢為目的。
說到這個話題,我最關心的是企業是否能保證對其直投的4S店和其他投資人投資的4S店提供相同的商務政策。車企必須在獨立投資人投資的4S店和車企自己投資的4S店之間保持公平,不能對自己投資的店就有額外的商務政策,否則會產生不良後果。
我認為,車企投資或者入股更適合於新店,因為其麵臨著成本增加、投資回報率卻不見提升的雙重壓力。那些入行年頭比較長的經銷商肯定找到了盈利的方式,這時候車企入股,那就是在分食經銷商的既得利潤,經銷商肯定不幹。
網絡的快速擴張已經導致經銷商內部競爭加劇,更多的經銷商爭奪更少的客戶,使得經銷商無利可圖,一旦經銷商的利潤下降,就不能保證高質量的售後服務,最終不僅傷及品牌,更會使企業失去發展的後勁。如果此時再曝出車企對自己投資的4S店有特殊照顧政策,那結果有可能是致命的。
公平競爭是發展的基石
汽車企業涉足流通領域這一模式並不是上汽的首創,早在幾年前,豐田集團旗下豐田通商的業務已經布局到汽車產業鏈的多個環節,其中就包括涉足新建或收購4S店進行經營。隻是在上汽集團發布公告以前,汽車企業涉足流通領域的問題並未引起公眾的關注。雖然過去汽車企業涉足流通領域的規模與運作方式很難與上汽相比,但在市場上已經存在多年。
從市場發展來看,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4S店數以萬計,其中大部分汽車企業投資的4S店都是直營店,很少涉足控股的店。預計未來參與流通渠道經營的汽車製造商將會越來越多,這也意味著汽車企業如果集中保護直營或控股的4S店,將造成對市場競爭的極大傷害。
我認為,從目前而言,汽車企業參與流通領域的行為仍處於加強整體渠道管理的階段,能否賺取售後市場的巨大利潤還不好說。畢竟新店在售後保養上沒有一定的基礎,完全新車銷售肯定不賺錢,這就需要廠家對於渠道建設保持一定的資金支持,而人為或製度性的偏移,則可能帶來非公平競爭,產生低效率、壟斷性風險與市場風險加大的情況發生。發展渠道、賺取利潤本無可厚非,但保持公平競爭才是一個成熟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石。
企業參股提升經銷商信心
車企投資4S店對經銷商的信心有很大的提升作用,但前提是車企必須保證商務政策的穩定。車企和經銷商之間不平等關係是近年來一直討論的話題,經銷商宣布解除與廠家合作關係的案例近幾年也時有出現。業內一直在呼籲,處於弱勢地位的汽車經銷商與廠家的關係急需平衡。
雖然造成經銷商如此局麵的原因,主要與政策規定中廠家話語權的強勢不無關係,但更進一步考慮,4S店的過度投資才是導致經銷商處於被動地位的根源。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汽車銷售利潤已經出現急劇下滑,汽車經銷商的日子並不好過,其盈利模式被動由銷售轉向售後。當初,花費數千萬元投資4S店的經銷商原本希望銷售利潤的快速回籠,現在卻發現一切都在向另一個方向發展。經銷商投入巨大資金建店後,在廠家庫存壓力下,銷售的現金流要求越來越高,而利潤卻由之前依靠銷售的快速回籠,轉變為細水長流的售後服務。一些連年虧損、無力支撐的經銷店開始無奈倒閉。
因此,上汽大規模投資4S店對提振經銷商信心和企業的擴張是好事。近年來,汽車市場增速的放緩讓投資人在建立新店時產生了猶豫,如果汽車企業此時站出來宣布自己投資4S店,那肯定將提升投資人和經銷商的信心。
經營模式應多元化推進
既然經銷商很多都處於虧損狀態,那為什麽汽車集團卻不遺餘力地投入到渠道經營中呢?答案肯定是有利可圖。
目前,汽車市場經營模式正在多元化與多層次推進。我認為,經銷商最大的業務就是賣車,而售後服務則是盈利的一種方式。隻不過售後服務的利潤是要在銷售結束後才開始的,在國內目前還沒有人說投資4S店就是要做售後服務,而不是先賣車的。因此,即使是汽車製造商投資4S店也將麵臨與普通新店一樣的風險。
現在,汽車企業進入流通領域已經基本上跟開設新店沒什麽區別了,甚至控股的一些4S店也是因為其經營不善長期虧損才會合作,自身積累的客戶並不多。我認為,真正有實力和競爭力的經銷商應該不會懼怕與汽車企業投資的4S店進行競爭。
可以說,廠家參與流通領域經營,更多的應該是維護品牌形象,給一些空白區域進行4S店補充。汽車企業建4S店,在資金、人才培訓、經銷體係管理方麵都要投入諸多精力,這些都是給其他的經銷商起到範本的作用。而如果在財務狀況良好的情況下進入汽車流通領域,能夠結合汽車集團本身充分發揮協同效應,有利於實現整個供應鏈管理,從而幫助汽車集團實現穩定良性的發展。
廠家的手不宜伸得太長
廠家在經銷商渠道直接參與投資這種事在國外是比較忌諱的,如在美國,法律保護外部投資者,並不允許廠家手伸得太長。但是中國的環境與國外有所不同,一些車企,特別是大的汽車集團設有服務貿易部門,此部門參與經銷商經營,應該算是自主經營的一種嚐試,做法也不為過。不過,廠家插手渠道的目的應該是以扶持經銷商為主,且規模要適度,特別是那些盈利性較好的品牌,廠家不宜介入太多。
我們知道,現在自主品牌4S店中賠錢的較多,多數品牌找投資者不是很容易。那些有經營風險的,前途未卜的品牌,廠家以身作則,投資經銷店,能在管理上起到引導作用。但是如果是成熟的品牌,廠家再把手伸到渠道中去,則不是很好。目前很多車企,特別找投資者相對比較困難的自主品牌,廠家在渠道建設上會給予一定的支持。如北汽,在其自主品牌的渠道建設上,對經銷商的補貼力度很大。
總之,我認為,廠家做渠道的目的,應該是為經銷商做示範,少量做一些可以。但如果是從投資回報的角度考慮,則肯定不好。而且,這種模式很難在行業內大規模推廣複製,因為有實力的汽車集團並不多,規模稍差的企業根本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對經銷商進行大規模扶持。
相關信息
2025-03-05
2025-03-04
202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