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團:從合資到共創,如何贏在領先企業的延長線上?
發布日期:2025-04-08 10:04 來源:愛卡汽車

上汽集團

  一、戰略升級:從(cong) “沒錯過”到“補落地”

  “上汽在戰略上從(cong) 未錯過,但戰略落地才是真正的戰場。”賈健旭在專(zhuan) 訪中直言。這位中國汽車行業(ye) 最年輕的集團總裁,以“隻要幹不死,就往死裏幹”的務實風格,正在推動上汽從(cong) 傳(chuan) 統合資巨頭向智能科技企業(ye) 轉型。

  1. 合資輝煌與(yu) 戰略覺醒

  上汽的40年合資史堪稱中國汽車工業(ye) 的縮影。從(cong) 與(yu) 大眾(zhong) 、通用的合作中,上汽不僅(jin) 積累了成熟的製造經驗,更形成了“美美與(yu) 共”的開放文化。然而,合資模式的雙刃劍效應逐漸顯現:產(chan) 品定義(yi) 權長期被外方主導,導致上汽在智能化時代錯失先機。賈健旭反思稱:“合資企業(ye) 像幼兒(er) 園,外方給的是‘兩(liang) 歲小孩’,我們(men) 隻能換件衣服。”

  這種依賴讓上汽在消費者洞察與(yu) 產(chan) 品定義(yi) 上逐漸脫節。麵對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的崛起,賈健旭坦言:“跟隨對手不會(hui) 贏,必須站在他們(men) 的延長線上,在下一個(ge) 路口等他們(men) 。”

  2. 電動化與(yu) 市場倒逼

  2024年2月,中國電動車滲透率突破55%,這一數據讓賈健旭堅定了戰略方向:“電動化趨勢已不可逆。”但他強調,上汽的挑戰不在戰略製定,而在執行落地。例如,過去依賴“案頭調研”的產(chan) 品開發模式,已被“直麵用戶”的真實需求調研取代。榮威D6與(yu) MG Cyberster的立項,均基於(yu) 對目標用戶的深度訪談,甚至細化到“用戶刷抖音還是小紅書(shu) ”。

上汽集團

  二、與(yu) 華為(wei) 合作:不是聯名,而是“能力共創”

  2024年2月,上汽與(yu) 華為(wei) 官宣合作,引發行業(ye) 熱議。麵對外界“貼牌”質疑,賈健旭用“帶嫁妝的共創”回應:“我們(men) 帶著70年造車積澱和全產(chan) 業(ye) 鏈資源,華為(wei) 帶著極致流程與(yu) 智能化能力,這是一場雙向奔赴。”

  1. 組織互信:從(cong) “流程互鎖”到基因重構

  與(yu) 華為(wei) 的合作,最先改變的是上汽的組織方式。一批年輕幹部被派駐華為(wei) 項目組,學習(xi) 其IPD(集成產(chan) 品開發)與(yu) IPMS(集成營銷)體(ti) 係。賈健旭稱此為(wei) “組織基因的重新編程”:“華為(wei) 是從(cong) 死人堆裏爬出來的,我們(men) 必須和他們(men) 一樣拚命。”

  這種學習(xi) 並非單向模仿。上汽將自身在成本控製、供應鏈管理(如GL8平台)的優(you) 勢與(yu) 華為(wei) 的智能技術深度融合,形成“開發-營銷”雙鎖機製。例如,產(chan) 品立項階段,營銷團隊便介入定義(yi) ,確保USP(獨特銷售主張)精準觸達用戶。

  2. 安全體(ti) 係:從(cong) “不怕撞”到“撞了也不怕”

  “安全第一”是偉(wei) 人上世紀50年代就提出來的,智能化競爭(zheng) 的關(guan) 鍵亦在於(yu) 安全。上汽將安全能力拆解為(wei) 三個(ge) 階段:

  第一階段:硬件冗餘(yu) 保障“不怕撞”;

  第二階段:感知決(jue) 策協同實現“不會(hui) 撞”;

  第三階段:主被動安全數據互通做到“撞了也不怕”。

  賈健旭直言:“隻有上汽能打通全鏈條數據,這是很多新勢力無法複製的護城河。”通過與(yu) 地平線、Momenta、華為(wei) 的“智駕全家桶”合作,上汽正推動L3級自動駕駛在2026年商業(ye) 化落地,並計劃以“加量不加價(jia) ”策略搶占歐洲市場。

  三、全球化與(yu) 品牌重塑:不做低價(jia) 車,隻打“價(jia) 值牌”

  1. 歐洲市場:智能化反攻品牌發源地

  MG品牌在英國銷量穩居前十,但賈健旭的野心不止於(yu) 此:“歐洲是MG的故鄉(xiang) ,我們(men) 要用智能化重新定義(yi) 它。”基於(yu) 3.0電子架構的新車型將標配符合歐洲法規的智能配置,並采取“高配低價(jia) ”策略。他強調:“絕不走低價(jia) 路線,避免反傾(qing) 銷風險。”

  2. 榮威與(yu) MG:差異化定位

  榮威繼續聚焦中國市場,2025年推出首款AI汽車,通過AI助手實現“軟件個(ge) 性化”;而MG品牌則加速全球車型迭代,硬頂跑車Cyberster瞄準年輕精英,2026年上市。

  賈健旭將大乘用車板塊整合,作為(wei) 重中之重,並親(qin) 自兼任負責人,打破品牌與(yu) 集團的“兩(liang) 層皮”壁壘。

  四、技術護城河:縱向一體(ti) 化與(yu) “三環戰略”

  1. 縱向整合:從(cong) 電池到底盤

  上汽的護城河在於(yu) 全產(chan) 業(ye) 鏈掌控:

  清陶電池:All in半固態到固態電池技術;

  智能底盤:孵化100%控股的智能底盤公司;

  芯片國產(chan) 化:推動ECU集成化降本。

  2. 研發“三環”邏輯

  內(nei) 環:主機廠核心能力(架構設計、數據控製);

  中環:零部件企業(ye) 市場化競爭(zheng) (如延鋒、匯眾(zhong) );

  外環:充分競爭(zheng) 技術直接采購。

  “有所為(wei) 有所不為(wei) ”的策略,讓上汽既能保持自主掌控,又能靈活應對市場變化。

上汽集團

  五、未來展望:自動駕駛與(yu) “天下大同”

  賈健旭預測,2034年75%-85%的車輛將實現全自動駕駛,Robotaxi成為(wei) 主流出行服務。為(wei) 此,上汽正通過享道出行布局無人駕駛牌照,並探索“硬件個(ge) 性化”與(yu) “軟件個(ge) 性化”的雙重路徑。

  “汽車的未來不是智駕平權,而是自動駕駛服務。”他總結道,“上汽要拍的連續劇,是站在領先企業(ye) 的延長線上,把最強的一塊亮出來。

  上汽的優(you) 勢在於(yu) 全產(chan) 業(ye) 鏈整合能力,對產(chan) 品對極致打磨和對安全體(ti) 係的極致追求,加上接下來與(yu) 華為(wei) 的深度共創,將為(wei) 其在智能化時代構築了差異化壁壘。不過,合資轉型的陣痛、年輕化組織的磨合、全球市場的合規風險仍需長期應對。未來十年,汽車行業(ye) 的競爭(zheng) 或將圍繞“數據閉環能力”與(yu) “用戶生態運營”展開,上汽的OEM化與(yu) AI布局已顯先機。

  四十不惑的年紀,雄關(guan) 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cong) 頭越。賈健旭的務實與(yu) 果敢,或將成為(wei) 上汽從(cong) “傳(chuan) 統巨頭”向“科技企業(ye) ”蛻變的關(guan) 鍵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