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資本市場不會(hui) 隻看毛利率的數字和短期扭虧(kui) 為(wei) 盈的表象,而更看重企業(ye) 是否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潮水退去才知誰在裸泳”,用巴菲特的這句話來形容當下新能源車企紮堆赴港IPO的盛況再貼切不過。
隨著奇瑞汽車敲鍾港交所,阿維塔進行工商變更,嵐圖也傳(chuan) 來了IPO的最新進展。近日,嵐圖汽車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從(cong) 此前東(dong) 風集團公布上市計劃,到正式提交上市材料僅(jin) 用了四十天。
招股書(shu) 披露的核心數據初看確實亮眼:嵐圖的銷量從(cong) 2022年的1.94萬(wan) 輛攀升至2024年的8.01萬(wan) 輛,兩(liang) 年複合年增長率突破100%;毛利率更實現跨越式提升,從(cong) 2022年的8.3%躍升到了2025年前7個(ge) 月的21.3%。
然而,正如硬幣總有兩(liang) 麵,當我們(men) 撥開這些表麵數據的光環,深入拆解其經營質量、產(chan) 品結構以及背後的上市意圖,嵐圖衝(chong) 刺IPO的“底氣”便逐漸顯露出裂痕。當我們(men) 置於(yu) 新能源行業(ye) 競爭(zheng) 日益加劇的大背景下,嵐圖這場倉(cang) 促的IPO衝(chong) 刺,每一步都伴隨著難以忽視的現實挑戰。
亮眼數據背後的隱憂
從(cong) 招股書(shu) 披露的短期業(ye) 績來看,嵐圖汽車近期的業(ye) 績表現確實交出了一份具有階段性突破的“成績單”。2025年前7個(ge) 月,公司實現營收157.82億(yi) 元,較2024年同期的82.95億(yi) 元大幅增長90.2%。更關(guan) 鍵的是,其淨利潤達到4.34億(yi) 元,一舉(ju) 扭轉了2022年淨虧(kui) 損15.38億(yi) 元、2023年淨虧(kui) 損14.96億(yi) 元、2024年淨虧(kui) 損9.05億(yi) 元,連續三年虧(kui) 損的局麵。
另外,格外亮眼的是其高毛利率,從(cong) 2022年的8.3%逐步攀升至2024年的21%,2025年前7個(ge) 月進一步升至21.3%。支撐這一成績的是其產(chan) 品矩陣的擴張,其中嵐圖夢想家2024年交付量達4.7萬(wan) 輛。
不過,在這些光鮮數據背後,其盈利的真實性和可持續性也讓不少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擔憂。據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研報,2025年前7個(ge) 月嵐圖獲得的政府補貼高達6.42億(yi) 元,這一數字不僅(jin) 遠超4.34億(yi) 元的淨利潤,更意味著若扣除補貼影響,公司當期實際經營仍處於(yu) 虧(kui) 損狀態。經資本化費用及稅務調整後,該行估算同期淨虧(kui) 損約20億(yi) 元人民幣,這一數據與(yu) 賬麵盈利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因此,即便是賬麵毛利率達到了21.3%,也難以掩蓋其成本管控的短板。據招股書(shu) 信息,嵐圖2025年前7個(ge) 月研發投入為(wei) 11.96億(yi) 元,占營收比例7.6%,部分研發開支通過資本化處理延緩了成本攤銷,而高達26.46億(yi) 元的銷售費用則進一步揭示出其盈利對非經營因素和會(hui) 計手段的依賴。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7月16日,東(dong) 風集團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及東(dong) 風資產(chan) 管理與(yu) 嵐圖汽車及其他股東(dong) 訂立增資協議。根據協議,東(dong) 風資產(chan) 管理將向嵐圖汽車出資10億(yi) 元,認購約9496.68萬(wan) 元的注冊(ce) 資本。這意味著,嵐圖7月末降至67%的負債(zhai) 率,並非完全依靠自身的造血能力得以改善,而主要得益於(yu) 這10億(yi) 元的增資。這種依賴非經常性損益的盈利模式,或許在資本市場看來缺乏可持續性,尤其是港股市場對盈利質量的審視向來都更加嚴(yan) 苛。
產(chan) 品與(yu) 研發的挑戰
實際上,嵐圖汽車如今麵臨(lin) 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其產(chan) 品結構的嚴(yan) 重失衡,“單腿走路”的風險已經逐漸顯現出來。根據其招股書(shu) 顯示,2024年嵐圖夢想家一款車型銷量達4.7萬(wan) 輛,占全年總銷量的58.7%,而到2025年前7個(ge) 月,這一占比進一步升至60%以上,說明其對MPV這一單一品類具有極為(wei) 深度的依賴。
但是,MPV市場本身容量有限,市場份額相對較小,並且市場競爭(zheng) 也日益激烈:該細分市場聚集了傳(chuan) 祺M8、別克GL8等傳(chuan) 統強勢車型,騰勢D9的月銷已突破萬(wan) 輛,理想MEGA上市後也迅速搶占高端市場份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直接製約了嵐圖的銷量天花板,一旦MPV市場需求波動,將會(hui) 對公司的業(ye) 績造成致命的打擊。
值得注意的是,嵐圖夢想家的銷量增長很大程度上是依賴與(yu) 華為(wei) 的技術合作,通過搭載華為(wei) 智能駕駛、智能座艙係統,借助華為(wei) 在消費者心中的技術背書(shu) ,迅速獲得了市場紅利。然而,隨著華為(wei) 與(yu) 北汽、長安等多家車企建立深度的合作關(guan) 係,技術輸出很可能會(hui) 削弱嵐圖夢想家的差異化優(you) 勢,如果後續無法建立獨立的技術壁壘,其銷量支撐將麵臨(lin) 巨大的考驗。
為(wei) 打破對夢想家的依賴,嵐圖寄望於(yu) FREE+車型,試圖從(cong) 此處實現突破。嵐圖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清林曾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從(cong) 嵐圖FREE+的產(chan) 品力來看,我們(men) 有實力打造出一個(ge) 爆款”,並為(wei) 其設定了月銷2萬(wan) +的目標。但市場表現並未達到預期,嵐圖FREE+於(yu) 2025年7月正式上市,8月銷售5239台,雖殺進了20-30萬(wan) 中大型SUV的前三甲,但與(yu) 預期還相去甚遠。
產(chan) 品矩陣的薄弱還體(ti) 現在其他車型上,作為(wei) 品牌首款純電轎車的嵐圖追光,市場表現更為(wei) 慘淡,2024年累計銷售不足5000輛,2025年前七個(ge) 月累計銷售僅(jin) 1768輛。過去一年月銷量長期在200-600台區間波動,在新能源轎車市場競爭(zheng) 力很弱。
然而,比產(chan) 品的結構更為(wei) 嚴(yan) 峻的是嵐圖“重營銷、輕研發”的發展模式,這似乎與(yu) 新能源汽車行業(ye) 的技術競爭(zheng) 有些背道而馳。我們(men) 前麵也有提到,2025年前7個(ge) 月,嵐圖研發開支為(wei) 11.96億(yi) 元,占營收比例僅(jin) 7.6%,這一比例僅(jin) 僅(jin) 隻處於(yu) 行業(ye) 的平均水平,甚至遠低於(yu) 行業(ye) 部分頭部企業(ye) 。在智能化競爭(zheng) 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當智能化成為(wei) 當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核心賣點,嵐圖的這一技術投入程度為(wei) 其後續的市場競爭(zheng) 帶來了不小的約束。
而與(yu) 此同時,反觀銷售費用,嵐圖汽車2022年至2024年銷售費用分別高達18.41億(yi) 、28.62億(yi) 和37.51億(yi) ,2025年前7個(ge) 月為(wei) 26.46億(yi) ,銷售費用率長期維持在20%左右,遠高於(yu) 其研發費用率,幾乎是近3倍,這樣的營銷投入力度高於(yu) 同業(ye) 平均水平。
上市模式和市場環境的考驗
嵐圖選擇在此時赴港上市,麵臨(lin) 著極為(wei) 不利的市場環境:一方麵,奇瑞汽車在近期成功在港敲鍾,作為(wei) 傳(chuan) 統車企轉型新能源的代表,奇瑞迅速吸引了國際資本的關(guan) 注,形成明顯的“虹吸效應”,導致市場增量資金向奇瑞傾(qing) 斜;另一方麵,吉利汽車近期也宣布啟動股份回購計劃,市場猜測其或在為(wei) 後續資本市場動作鋪路。
此外,近期港股新能源車企整體(ti) 表現低迷,多家上市企業(ye) 股價(jia) 長期低於(yu) 發行價(jia) ,市值縮水嚴(yan) 重,市場對新能源車企的投資熱情已明顯降溫,嵐圖在此時上市,不僅(jin) 要麵對奇瑞的競爭(zheng) 分流,還需應對市場對新能源賽道的謹慎態度,在時間上並不占優(you) 勢。
此前8月22日,東(dong) 風集團股份發布聯合公告,稱子公司嵐圖汽車將以介紹上市方式登陸港股,東(dong) 風集團股份同步完成私有化退市。嵐圖此次選擇的“介紹上市”方式,從(cong) 根源上反映出了其資本化進程的被動和緊迫。
與(yu) 常規的IPO不同,這種模式不發行新股、不募集資金,僅(jin) 實現存量股份公開交易,本質上是東(dong) 風集團“股權分派+吸收合並”方案的一部分,即每持有1股東(dong) 風集團H股,就可獲派0.3552608股嵐圖H股,並收取6.68港元現金,隨後,東(dong) 風集團自身將從(cong) 港股退市。
有金融分析師認為(wei) ,在這種安排背後,是東(dong) 風集團H股長期被低估的尷尬現實:截至2025年7月31日,東(dong) 風集團股份市值僅(jin) 約391.2億(yi) 港元,市淨率僅(jin) 0.25倍,基本失去了融資能力。正如公告所言,此次操作旨在“消除控股結構下的曆史控股公司折讓”,本質上是將嵐圖作為(wei) 東(dong) 風集團盤活資產(chan) 的“工具”,而並非基於(yu) 自身發展需求的主動上市。
另有投行人士分析指出,嵐圖以這種方式上市,核心目的是先獲取港股“上市身份”,為(wei) 後續融資、提升估值鋪路,但這種“曲線上市”的模式存在諸多風險。首先是估值的不確定,嵐圖H股的理論價(jia) 值基於(yu) 2025年7月31日的參考估值中位數計算,約合每股11.735港元,但在市場波動加劇的背景下,實際上市後股價(jia) 可能大幅偏離預期。其次是流動性風險,介紹上市不引入新的投資者,股份全部來自原有股東(dong) 分派,若股東(dong) 短期內(nei) 集中拋售,可能導致股價(jia) 大幅下跌。更關(guan) 鍵的是,這種模式無法為(wei) 嵐圖帶來急需的現金流,而公司當前67.2%的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和後續可能的產(chan) 能擴張投入,都亟需資金支持,上市後若無法快速啟動再融資,經營壓力將進一步加劇。
從(cong) 東(dong) 風集團剝離,到以介紹方式急奔港股,嵐圖的資本運作步伐比它的營收增長更為(wei) 迅速。然而,資本市場不會(hui) 隻看毛利率的數字和短期扭虧(kui) 為(wei) 盈的表象,而更看重企業(ye) 是否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隻是,從(cong) 目前所披露的信息來看,嵐圖顯然還未給出令人信服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