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張震:雲度汽車如何“後”積而薄發
發布日期:2021-04-16 08:04 來源:愛卡汽車

    作為(wei) 國內(nei) 最早獲得生產(chan) 資質,也是最早實現量產(chan) 交付的新造車企業(ye) ,曾創造多個(ge) 高光時刻的,卻在國內(nei) 新能源市場發展最快的階段一度陷入沉寂。好在,隨著創始人林密的回歸,以及詹文章、傅振興(xing) 、張震等多位實力派幹將的加盟,雲(yun) 度又重新按下了啟動鍵。近日,愛卡汽車行業(ye) 頻道與(yu) 雲(yun) 度汽車公關(guan) 副總裁張震進行了深入溝通。他表示,雖然市場競爭(zheng) 變得更加激烈了,但是雲(yun) 度依然有機會(hui) 。

  推進全新企業(ye) 戰略 以服務為(wei) 核心重塑品牌

  2020年8月6日,雲(yun) 度正式公布了品牌重塑計劃。對內(nei) ,以客戶極致的滿意度為(wei) 目標、以合作夥(huo) 伴的持續共贏為(wei) 責任、以員工的幸福感為(wei) 追求,並以此為(wei) 核心全力打造開放、多元、有個(ge) 性的年輕化品牌形象。對外,為(wei) 消費者提供基於(yu) 互聯網時代的擁車、用車體(ti) 驗,全力提升客戶服務水平與(yu) 質量。張震表示,在過去的8個(ge) 多月裏,經過團隊的努力,全新的企業(ye) 戰略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

  重啟產(chan) 品煥新。去年,雲(yun) 度基於(yu) 現有的1萬(wan) 多個(ge) 消費者的真實反饋,對π1、π3兩(liang) 款車型累計進行了140多項提升。去年12月份,雲(yun) 度推出π3 E-SHOCK曜越版車型,外觀、內(nei) 飾和配置都進行了升級。張震向我們(men) 坦言,雖然目前還沒有實現產(chan) 品的換代,而且去年推出的新款車型仍然基於(yu) 老平台,有些東(dong) 西並沒有做到那麽(me) 極致,但是至少雲(yun) 度已經走出了重新出發的第一步。

  重啟生產(chan) 和銷售。張震直言,之前有整整一年的時間,雲(yun) 度其實是處於(yu) 停滯的狀態。在組建了新的團隊後,他們(men) 把之前的一些經銷商重新拉了回來,重建供應鏈體(ti) 係。包括CEO林密和張震在內(nei) 的多位高管親(qin) 自上陣與(yu) 供應商溝通,重建信心。隨後,工廠從(cong) 去年7月份正式恢複生產(chan) ,7月底開始恢複終端交付。在整個(ge) 2020年,雲(yun) 度累計交付了4100多台新車。

  重啟客戶服務。雲(yun) 度在去年成立了雲(yun) 朵用戶服務中心,並以此為(wei) 橋梁,從(cong) 幾個(ge) 不同的層麵拉近了與(yu) 用戶之間的距離,並贏得了用戶的好感與(yu) 口碑。首先是強化與(yu) 用戶互動,構建良性、活躍的用戶生態;其次是創新的客戶服務體(ti) 驗,提供一對一的貫穿客戶全生命周期的專(zhuan) 屬管家服務;最後是用心傾(qing) 聽消費者聲音,更好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產(chan) 品與(yu) 服務的需求。

  據張震介紹,專(zhuan) 屬管家擁有很大的權限,甚至可以直接決(jue) 定是否給消費者退車。之所以這麽(me) 做,是因為(wei) 他們(men) 認為(wei) 這些專(zhuan) 屬管家才是真正的時刻跟消費者站在一起的人,必須要有能力反哺公司去進步、成長。專(zhuan) 屬管家在向消費者做出承諾以後,可以倒逼內(nei) 部流程進行優(you) 化,比如財務怎麽(me) 去支撐,供應鏈體(ti) 係怎麽(me) 去支撐,物流體(ti) 係怎麽(me) 去支撐。

  拿空間換時間 以三到五線城市為(wei) 重心

  2020年7月份,工信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和商務部聯合組織開展了新能源汽車下鄉(xiang) 活動,雲(yun) 度π1 Pro遠行版入選了第二批汽車企業(ye) 及車型名單。張震認為(wei) ,在電動車下鄉(xiang) 這方麵,包括雲(yun) 度在內(nei) ,都做得不是非常好。他說:“基層市場未來一定是藍海市場。在北京、上海這種核心城市,消費者對電動車的接受程度比較高,產(chan) 品的價(jia) 格在持續往上走,電動車其實已經成為(wei) 汽車消費升級的替代品。”

  “但是另一方麵,我們(men) 發現像山東(dong) 、河南這些市場,其實近幾年電動車的增長也特別快,而且在某種意義(yi) 上講比核心城市還要快,所以我覺得未來三到五線市場應該是一個(ge) 風口,這一塊肯定是我們(men) 重點布局的區域。但是我們(men) 又不能僅(jin) 僅(jin) 滿足於(yu) 三到五線城市,之所以一直沒有重點去開拓一、二線市場,是基於(yu) ‘拿空間換時間’的思路,是有一些策略性的考慮。”張震補充道。

  張震非常坦誠的表示,目前雲(yun) 度的產(chan) 品是三年前的產(chan) 品,在一、二線市場確實競爭(zheng) 力會(hui) 相對比較薄弱一點,所以雲(yun) 度選擇退到三、四、五線市場。因為(wei) 在這些城市,消費者對產(chan) 品功能性的追求要大於(yu) 對個(ge) 性化的追求,“在這些地方,消費者對車輛智能互聯的需求其實並沒有那麽(me) 高,隻要能夠滿足一些導航的功能,滿足一些簡單的在線娛樂(le) 的功能,就足夠了。”

  正是因為(wei) 判斷三到五線市場未來大有可為(wei) ,所以雲(yun) 度在接下來會(hui) 堅持走精品小車的產(chan) 品路線,基於(yu) 實用性去滿足三到五線市場的需求。至於(yu) 會(hui) 不會(hui) 布局一、二線市場,張震表示這是毫無疑問的,雲(yun) 度不想成為(wei) 一個(ge) 非常跛腳的企業(ye) 。在一個(ge) 月前,雲(yun) 度首批品牌中心店在上海和深圳聯合開業(ye) 。張震指出,這些直營店的鋪設,其實也是為(wei) 了在將來新產(chan) 品上市以後,能夠快速地切入到一線市場。

  與(yu) 消費者建立親(qin) 近感 雲(yun) 度要做“社區型”的品牌

  滬深直營店的開業(ye) ,標誌著雲(yun) 度的品牌煥新戰略進入了加速發展階段。雲(yun) 度在去年宣布,未來幾年將持續推進渠道建設,並強化渠道下沉的廣度與(yu) 深度,將銷售和服務網點覆蓋至國內(nei) 全部電動車銷售城市。據了解,雲(yun) 度目前正常運營的經銷商有70家左右,基本都布局在三、四、五線市場。

  未來,雲(yun) 度在一、二線城市主要還是以直營為(wei) 主,三到五線城市會(hui) 以聯營和加盟的形式快速進行覆蓋。張震指出,一、二線以直營為(wei) 主,是因為(wei) 電動車不需要太複雜的售後服務體(ti) 係。而且除了銷售功能之外,直營店還有平台展示和社群運營的功能。按照計劃,今年下半年雲(yun) 度還會(hui) 在一些其他一線城市開設品牌中心店,以及品牌體(ti) 驗中心。

  據張震介紹,新開業(ye) 的品牌中心店定位“社區型品牌互動體(ti) 驗中心”,跟其他品牌的商超店不一樣,是真正開在社區裏的店。比如,上海的店開在莘莊,那裏是上海最大的居民社區之一;深圳的店開在龍華區的壹方天地,也是當地非常大的社區。他表示:”新開業(ye) 的品牌中心店其實是一種嚐試,一方麵想看看一線城市對目前產(chan) 品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麵可以幫助我們(men) 試水一些比較創新的想法。”

  “既然是社區型的體(ti) 驗店,那就一定要在鄰裏互動方麵下功夫。比如深圳的一家店推出了周末咖啡課堂,我們(men) 將非常優(you) 秀的咖啡師請到店裏,再邀約社區的居民一起來學習(xi) 如何做手工咖啡。其他品牌都在講調性、科技感,我們(men) 則嚐試跟消費者在心理上建立親(qin) 近感,把雙方變成可以信賴的夥(huo) 伴,而不是簡簡單單的把東(dong) 西賣掉就結束了,這是我們(men) 在社區營銷上的一種新嚐試。”張震如是說。

  對於(yu) 的社群運營模式,張震非常認同,但他也坦言這是不可複製的,“這種高投入的社群運營模式適合不適合每一家車企?尤其對於(yu) 雲(yun) 度這樣的品牌,我們(men) 需要有一些差異化的打法,因為(wei) 我們(men) 不可能去複製它。這是不是唯一正確的打法?我覺得這個(ge) 也有待商榷,好的創新不一定都是花錢的。營銷沒有對和錯,也沒有標準答案,我們(men) 要不斷嚐試,尋找一條最適合自己的打法。”

  產(chan) 品研發不激進 采用“總體(ti) 跟隨,局部超越”的策略

  張震強調,任何一個(ge) 品牌都不可能在沒有優(you) 秀產(chan) 品支撐的情況下,光靠營銷就能成功,產(chan) 品永遠是第一要素。

  雖然,雲(yun) 度目前的兩(liang) 款在售車型π1和π3還是基於(yu) 三年前的技術,在智能互聯等方麵與(yu) 市場上的其他競品車型相比會(hui) 有一些差距。但是,雲(yun) 度從(cong) 去年管理層架構重新調整之後,便開始集中精力做新產(chan) 品和新技術的研發。張震向我們(men) 透露,π1和π3的改款車型將會(hui) 在今年8月份或9月份上市。此外,基於(yu) 全新一代智能模塊化純電平台打造的準量產(chan) 概念車會(hui) 在今年年中正式發布。

  在張震看來,基於(yu) 全新一代智能模塊化純電平台打造的產(chan) 品,能夠拉近雲(yun) 度與(yu) 市場上其他競品之間的差距,能夠讓雲(yun) 度重回賽道。新平台是真正意義(yi) 上的純電原生態架構,技術解決(jue) 方案更加前瞻,有更高的靈活性和通用性,不但能夠對A0級到B級進行全麵覆蓋,還提供多種驅動模式。除此之外,雲(yun) 度還在著力發展智能駕駛、燃料電池、OTA技術、用戶個(ge) 性化定製服務等。

  不過張震強調,雲(yun) 度在產(chan) 品和技術研發方麵不會(hui) 太過於(yu) 激進,而是采用“總體(ti) 跟隨,局部超越”的策略,“因為(wei) 按我們(men) 現在研發的實力與(yu) 資源,我們(men) 不可能做到方方麵麵都比對手強大。我們(men) 的目標在某些消費者可感知的地方,做到行業(ye) 領先,這是我們(men) 非常核心的一個(ge) 出發點。同時,這也是我們(men) 的研發團隊,包括傅振興(xing) 博士個(ge) 人的研發思路。所以,我們(men) 不會(hui) 采用一些很激進的策略。”

  他還以五菱(|)為(wei) 例,認為(wei) 這款車有很多地方值得大家學習(xi) 。目前市場上很多產(chan) 品都以長續航為(wei) 標榜,甚至有人說1000公裏才是未來的主流,但實際上消費者真的需要嗎?在張震看來,(|)EV就是一個(ge) 非常好的例子,“這款車告訴我們(men) ,關(guan) 鍵還是要真正了解目標消費者的使用場景是什麽(me) ,然後根據使用場景去做消費者真正需要的產(chan) 品。”

  張震指出,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雲(yun) 度在技術研發方麵不會(hui) 太過於(yu) 激進。單純的做技術的堆積,一方麵提高了產(chan) 品的研發和製造成本,會(hui) 給企業(ye) 造成很大的經營壓力,現在幾乎所有的新能源車企都是虧(kui) 損的狀態;另一方麵,這樣拚湊出來的產(chan) 品也未必是消費者真正需要的。

  不能隻做汽車生產(chan) 商 要做智能出行生態服務的提供商

  一個(ge) 成功的企業(ye) ,不僅(jin) 要有優(you) 秀的產(chan) 品,還需要一套適合的商業(ye) 邏輯作為(wei) 支撐,尤其對於(yu) 雲(yun) 度這樣的新品牌來說。對此,張震表示:“我們(men) 不想把雲(yun) 度定位成一家簡簡單單的汽車生產(chan) 企業(ye) 。未來,我們(men) 一定要變成一家未來智能出行生態服務的提供商,這是我們(men) 長期的目標。”

  去年,雲(yun) 度在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創新推出海西首個(ge) “電動微出行”項目。張震指出,這是一種基於(yu) 公交車、出租車、網約車多種業(ye) 態組合而成的全新模式。雲(yun) 度在很多小的縣城與(yu) 當地政府去合作,運用疏堵結合方法,徹底解決(jue) 了困擾多年的黑摩的、黑三輪車載客問題。目前,這個(ge) 項目在福建覆蓋了4到5個(ge) 縣城。用戶可以通過App進行預約叫車,也可以在街上進行揚招。

  在這一嚐試獲得認可後,雲(yun) 度的團隊開始思考為(wei) 什麽(me) 不自己去做一家出行公司。於(yu) 是在去年12月份,雲(yun) 度成立了“餃子出行”。據了解,餃子出行是以網約車平台研發與(yu) 經營服務為(wei) 切入點,實現電動汽車集中購置、管理、充電和維護,消除大型公共交通覆蓋不到的盲區。餃子出行以莆田市場為(wei) 起點,首批1000台定製車輛已陸續完成交付,並開始投入運營。

  張震指出,通過這樣的創新嚐試,雲(yun) 度的業(ye) 態布局變得更加豐(feng) 富,“一定要從(cong) 一家提供汽車的企業(ye) ,變成一家做生態的企業(ye) 。未來,雲(yun) 度也不排除在出行服務領域做更多的嚐試。我們(men) 也開始去做一些可行性的調研,包括跨界合作等等。”

  2021年不設立目標 腳踏實地打好基礎

  作為(wei) 一名擁有15年從(cong) 業(ye) 經驗的老兵,張震認為(wei) 新能源市場在未來幾年一定是持續向好的,無論是從(cong) 產(chan) 業(ye) 政策角度來說,還是國家能源安全角度來說,市場都會(hui) 保持增長的態勢。而且跟傳(chuan) 統燃油車比,增長空間還是很大的。所以,盡管雲(yun) 度在之前停滯了一段時間,但是未來依然有機會(hui) 。

  對於(yu) 2021年,張震表示並沒有設立具體(ti) 目標,隻是希望能比2020年有一個(ge) 比較大的提升。在他看來,2021年對於(yu) 雲(yun) 度來說其實是一個(ge) 實驗場,要對新團隊的很多新想法進行論證。同時,要腳踏實地先打好基礎,品牌繼續煥新往上走,慢慢形成一些屬於(yu) 雲(yun) 度的個(ge) 性化標簽。

  “今年首先產(chan) 品研發得跟上,這是現在整個(ge) 團隊的重中之重。其次,要進行網絡的布局和生態體(ti) 係能力的建設。我個(ge) 人希望今年整個(ge) 網點能夠開到100家以上,並且盡快把下一代的產(chan) 品做出來,把我們(men) 的社群運營起來,我覺得這是更加實際一點的目標。”張震這樣說道。

  雲(yun) 度希望到2025年能夠躍進國內(nei) 純電汽車品牌三強。就目前的市場競爭(zheng) 格局來說,要實現這一目標絕非易事。不過張震表示,永遠不要懷疑企業(ye) 發展的潛力和可能性,因為(wei) 時代變了。的確,雖然身邊強者如林,但是全新的管理團隊,讓我們(men) 在雲(yun) 度身上看到了更多可能性。期待在接下來的幾年,雲(yun) 度能夠“後”積而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