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大眾汽車 較2020年同比增長約60.7%
發布日期:2021-04-21 09:04 來源:愛卡汽車

      2021上海車展品牌新聞發布會(hui) 期間,大眾(zhong) 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CEO馮(feng) 思翰博士,與(yu) 媒體(ti) 對話,溝通近期熱度話題,以下為(wei) 內(nei) 容實錄。

  媒體(ti) 一季度,大眾(zhong) 汽車品牌依然是最受中國消費者歡迎的品牌,今天大眾(zhong) 汽車品牌發布了一些新車。作為(wei) 後疫情時代的首年,今年市場競爭(zheng) 可能非常激烈,大眾(zhong) 汽車品牌怎麽(me) 看待這一競爭(zheng) 態勢,尤其是在中國品牌發力,電動汽車競爭(zheng) 加劇的情況下?

  第二個(ge) 問題關(guan) 於(yu) 芯片。芯片方麵有沒有最新的信息可以跟我們(men) 分享?芯片短缺的情況什麽(me) 時候會(hui) 得到緩解,會(hui) 不會(hui) 對大眾(zhong) 汽車品牌的生產(chan) 造成影響?

  馮(feng) 思翰博士:第一季度,大眾(zhong) 汽車品牌的表現非常好。與(yu) 2020年一季度相比,我們(men) 實現了同比約60.7%的增長,成功抵禦了疫情給我們(men) 帶來的影響。與(yu) 2019年第一季度相比,我們(men) 的增長率平均達到了4%。

  我們(men) 一直在展望2020年以後的發展,大眾(zhong) 汽車品牌完全可能在中國經濟全麵複蘇的情況下,實現快速發展。根據第一季度的良好表現,我們(men) 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我們(men) 會(hui) 鞏固我們(men) 的市場地位。大眾(zhong) 汽車品牌今天帶來了6款新車型,而且我們(men) 也計劃在今年繼續推出新車型。

  鑒於(yu) 中國勢不可擋的發展勢頭,我們(men) 對於(yu) 自身的市場表現、對於(yu) 汽車行業(ye) 都非常有信心。汽車行業(ye) 的發展速度幾乎與(yu) 中國GDP增長速度相當,甚至快於(yu) GDP增長速度。市場中出現了整合的趨勢,豪華汽車市場也在不斷增長。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zheng) 也變得更加激烈。大眾(zhong) 汽車品牌推出了多款ID.車型,包括ID.4和ID.6,今年我們(men) 還將有另一款ID.車型與(yu) 中國消費者見麵。接下來,我們(men) 還會(hui) 推出3款新的ID.家族車型,至2023年,一共會(hui) 有8款ID.家族的純電動車型在中國市場推出。

  我們(men) 的目標是共同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大眾(zhong) 汽車品牌關(guan) 心的不是競爭(zheng) 本身,而是我們(men) 能夠協同發展,這不是僅(jin) 靠一家企業(ye) 就可以實現的目標。因此,我們(men) 會(hui) 不斷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力,共同深耕這個(ge) 市場,把這個(ge) 市場共同做大做強。

  充電是大家非常關(guan) 心的話題,我們(men) 也與(yu) 政府緊密合作,推動充電方麵的建設。

  關(guan) 於(yu) 第二個(ge) 問題,總體(ti) 來說,這是疫情所帶來的一係列連鎖反應中的一項。所有這些不利條件集中在一起,就可能影響到我們(men) 的生產(chan) ,但我們(men) 一直在努力解決(jue) 問題,將影響降低到最小。也許臨(lin) 近夏天的時候,我們(men) 能夠更清楚的知道二季度受到的影響以及對三季度的預期。

  媒體(ti) 我有兩(liang) 個(ge) 問題想探討一下。第一,大眾(zhong) 汽車品牌首款在中國上市的MEB平台純電車型ID.4X和ID.4CR0ZZ已經在3月下旬於(yu) 中國上市開始交付了,目前這兩(liang) 款車銷售情況如何?有沒有達到之前的預期?

  第二,從(cong) 兩(liang) 款ID.4上市到現在,與(yu)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已有的本土品牌,包括、、、小鵬、理想相比,大眾(zhong) 汽車品牌新能源汽車的優(you) 勢在哪裏,有沒有需要補齊的短板?

  馮(feng) 思翰博士:關(guan) 於(yu) ID.4,大家很快能夠看到銷量情況。目前ID.4的銷量正在快速增長,而且訂單量非常不錯,用戶對這款產(chan) 品的需求不斷增加。ID.4引起了大家濃厚的興(xing) 趣,從(cong) 去年秋季開始我們(men) 不斷進行市場推廣,所以在市場上贏得了很好的反響。歡迎大家去試駕這款全新車型,了解它,感受它。

  銷售模式上,大眾(zhong) 汽車將采用全新的模式——ID.家族將轉向代理製直銷。對於(yu) 用戶而言,他們(men) 可以不用在4S店比價(jia) 。我們(men) 也在一些核心城市,選擇好的地段設立永久的或者臨(lin) 時性的城市展廳。目前,這項工作正在快速鋪開,對大眾(zhong) 汽車品牌而言是非常不錯的嚐試。加之大眾(zhong) 汽車品牌有著卓越的品質、安全性以及工藝,我們(men) 能夠贏得消費者的青睞。產(chan) 能方麵,大眾(zhong) 汽車品牌有著突出的優(you) 勢,而且我們(men) 有著非常強大且廣泛的網絡。ID.4目前的續航裏程和先進的駕駛輔助係統,讓我們(men) 的更具競爭(zheng) 力。

  今天,我們(men) 也揭幕了兩(liang) 款ID.6車型,它們(men) 的具體(ti) 價(jia) 格也將在未來公布。總而言之,ID.6有著一流品質、實現全麵互聯、最高可超過580公裏的續航裏程,價(jia) 格與(yu) 傳(chuan) 統燃油車相近。大眾(zhong) 汽車品牌為(wei) 所有人打造汽車,不僅(jin) 在技術方麵必須絕對領先,還必須確保經濟適中的價(jia) 格,同時,售後服務也是促使消費者決(jue) 策的關(guan) 鍵因素之一。

  現在已經有ID.4和ID.6,我們(men) 將繼續為(wei) 中國消費者帶來豐(feng) 富的ID.家族車型。ID.3今年也會(hui) 登陸中國,這是一款兩(liang) 廂車。我們(men) 希望一起把新能源汽車市場做大,而不是僅(jin) 僅(jin) 提升自身的市場份額。

  媒體(ti) 新能源市場方麵,中國品牌目前都在聯合大科技公司推出新車型,大眾(zhong) 汽車品牌在這方麵有沒有什麽(me) 規劃?

  第二,在智能化新能源領域有一個(ge) 趨勢:前五名車企的用戶都可以叫得出車企老大的名字,這可能歸功於(yu) 它們(men) 都建立了自己的APP並開展了車主營銷。大眾(zhong) 汽車品牌對於(yu) 新能源板塊有沒有車主營銷方麵的規劃?

  馮(feng) 思翰博士:講到與(yu) IT公司的合作,我們(men) 已經有所動作。比如,我們(men) 和大疆已經就在L2+和L3級自動駕駛等技術領域的合作展開了討論。大疆擁有在傳(chuan) 感器整合,芯片設計,軟件以及多對焦攝像頭等技術領域的優(you) 勢。這些技術被廣泛的運用於(yu) 商業(ye) 無人機中,我們(men) 也在共同探討這些技術對於(yu) 汽車自動駕駛的意義(yi) 。

  目前,我們(men) 也在與(yu) 一些頂尖的中國IT企業(ye) 進行著相關(guan) 討論,暫時還沒有更多細節可以分享。我們(men) 也會(hui) 在合適的時間向大家公布更多的信息。

  在中國光靠一己之力很難獲得成功,如果大眾(zhong) 汽車品牌要在新能源市場獲得領先優(you) 勢,必須加大軟件等方麵的投入。中國已經成為(wei) 軟件技術革新的源動力,大眾(zhong) 汽車品牌設立了專(zhuan) 門的軟件部門,以加強創新軟件的開發。我們(men) 很快會(hui) 在軟件方麵推出更加先進的產(chan) 品,在中國、為(wei) 中國,在中國、為(wei) 全球,我們(men) 將取得突破。

  關(guan) 於(yu) 品牌與(yu) 用戶的互動,目前和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數字化生態係統,並將很多服務、功能整合用到數字化生態係統之中。從(cong) 營銷角度而言,針對不斷增加的巨大的用戶數量,建立大規模的粉絲(si) 社群,是充滿挑戰的。但是,大眾(zhong) 汽車品牌會(hui) 注重生態和粉絲(si) 圈的建設,加強我們(men) 能夠與(yu) 車主和潛在車主的互動。

  媒體(ti) 目前,大眾(zhong) 汽車品牌在智能化方麵取得了很不錯的成果,是否考慮把智能化成果應用到傳(chuan) 統燃油車上?有沒有這方麵的時間規劃?

  馮(feng) 思翰博士:的確,ID.家族就是基於(yu) MEB這一支持全麵數字化和互聯化的權限平台而打造。而對於(yu) 基於(yu) MQB平台的傳(chuan) 統燃油車,我們(men) 也在對其不斷進行升級。攬境也是一個(ge) 非常生動的例子,該款車型基於(yu) MQBEvo平台打造,搭載先進的硬件配置並內(nei) 置最新的軟件內(nei) 容,讓駕乘更加人性化。

  媒體(ti) 之前您說過,特斯拉不是競爭(zheng) 對手,您也說過和其他新能源車企不是競爭(zheng) 關(guan) 係。在中國市場中,有的新能源汽車高端形象,受歡迎消費者歡迎,有的幾萬(wan) 塊錢也很受歡迎。隨著大眾(zhong) 汽車品牌在新能源市場發力,哪些競爭(zheng) 對手應該感到擔心?

  攬境和ID.6瞄準七座家用車市場。目前在中國,這個(ge) 細分市場也是銷量兩(liang) 極分化,您如何看待這個(ge) 市場的發展前景,什麽(me) 是取勝的關(guan) 鍵?

  馮(feng) 思翰博士: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確發展迅速,競爭(zheng) 非常激烈,尤其今年早些時候,諸多企業(ye) 發力,入門級車型和具有吸引力的價(jia) 格,使市場呈現不錯的增長。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是新常態,中國的整體(ti) 市場體(ti) 量應該在3000萬(wan) 台甚至更多,甚至到2030年,中國市場中大多數的汽車銷量都將是新能源汽車。未來,中國會(hui) 不斷加速往這個(ge) 方向發展。

  與(yu) 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結構應該與(yu) 傳(chuan) 統燃油車市場結構類似。傳(chuan) 統車企都在持續提升自身在不同細分市場的競爭(zheng) 力和市場份額,同時,也希望拓展細分市場,這也是大眾(zhong) 汽車品牌的目標所在。

  關(guan) 於(yu) 7座家用車市場。(|)、攬境、ID.6都采用了6座或7座布局,第二排座椅非常舒適,同時可以被折疊起來,方便第三排乘客上下車。

  中國消費者尤其是中產(chan) 階級消費者,希望在全家出行時有一款更大的車。特別隨著家庭規模的增大,因此,消費者希望選擇一款更為(wei) 寬大舒適的車型,例如6座或7座車型。這方麵的需求正在增加。

  7座車型的功能性、空間、裝載能力都非常突出,因此為(wei) 車主提供了更多的用車可能。多樣化的生活方式催生出更多對於(yu) 七座車型的需求,例如,帶著自行車、帳篷、燒烤架的自駕出遊方式愈發在中國流行,消費者想要裝的東(dong) 西越來越多。6座和7座車型也非常適合幾代人一起出遊、帶孩子的家庭出行,例如超大的行李廂空間可以裝下孩子和家人的所有行李。

  媒體(ti) 手機有安卓或者ioses係統,您覺得汽車是不是也需要一個(ge) 通用的底層係統?如果需要的話,車企將在市場中扮演什麽(me) 樣的角色,未來將是汽車公司還是科技公司成為(wei) 主流?

  現在,大家都說汽車已經成為(wei) 風口行業(ye) ,和一年前有著很大的不同。您對市場的認識有沒有更新?或者說,您對於(yu) 汽車產(chan) 品和行業(ye) 有沒有新的認知?

  馮(feng) 思翰博士:我不是操作係統方麵的專(zhuan) 家,操作係統需要很多分級才能讓更多係統在同一個(ge) 平台上兼容。很多科技公司希望打造統一共用的操作係統,很多汽車品牌也正在自主研究技術。

  安卓在信息娛樂(le) 、導航等各個(ge) 方麵扮演者重要角色。我們(men) 也在謹慎評估、認真探索和分析其他各種的可能性。我們(men) 也會(hui) 在軟件和硬件整合方麵做更多探索。

  具體(ti) 到汽車未來發展方向,未來的行業(ye) 主流會(hui) 是科技公司還是汽車公司?兩(liang) 方共同合作才可以促進行業(ye) 進步。在汽車領域,大眾(zhong) 汽車品牌積累了多年的經驗,並且正在將這些經驗與(yu) 科技進行結合。

  在開車時,出現任何問題都有可能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L2、L3和L4以上的自動駕駛技術必須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沒有安全,其他功能都是免談。安全測試非常重要,我們(men) 必須做非常全麵的軟件測試,以確保不會(hui) 產(chan) 生任何漏洞,對用戶造成傷(shang) 害或者安全隱患。未來,這一點會(hui) 顯得越來越重要。

  在將來,科技公司和傳(chuan) 統汽車製造公司會(hui) 加強合作,共同麵對挑戰和可能出現的未來問題。同時,汽車現在已經成為(wei) 最為(wei) 複雜的電子設備之一。以傳(chuan) 統燃油車為(wei) 例,當前的燃油車在電子係統、架構等方麵都極為(wei) 複雜。汽車公司需要與(yu) 科技公司攜手前進,共同邁向未來。

  與(yu) 此同時,這樣的合作也為(wei) 開辟新的未來發展空間和合作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我們(men) 在出行領域中也會(hui) 獲得更多機遇。例如,歐洲當前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老齡化。但是,一個(ge) 人年紀大了,反應能力可能下降但仍然希望享受駕駛樂(le) 趣,新的科技可以為(wei) 他們(men) 帶來新的可能。2030年後,L4和L5級自動駕駛可能已成為(wei) 現實,自動駕駛汽車將成為(wei) 駕駛能力有局限的人群的代步工具。

  對於(yu) 中國而言,自動駕駛也是非常好的新技術,可以為(wei) 之前無法享受駕駛樂(le) 趣的人拓寬生活空間,提升出行自由度。這是非常大的變革,將極大地改變整個(ge) 行業(ye) ,過去所沒有看到的圖景將一一實現。

  媒體(ti) 雖然大眾(zhong) 汽車品牌的ID.車型已經上市很長時間了,但是還沒有進行過大規模的OTA升級,請問屬實嗎?

  第二,一家車企的OTA升級頻率是否證明了這家車企在智能網聯方麵的能力?

  馮(feng) 思翰博士:大眾(zhong) 汽車品牌已經為(wei) ID.4推出OTA遠程升級服務。該車型上市前就已經進行了幾次軟件版本的更新。

  ID.4上市後,我們(men) 將定期地提供OTA更新。手機等消費電子可能采用的是不定期更新的方式,但我們(men) 會(hui) 提供定期升級。在用戶體(ti) 驗方麵,例如充電體(ti) 驗等,我們(men) 正在積極搜集用戶反饋,確保我們(men) 的升級能夠滿足他們(men) 的相關(guan) 需求。

  總而言之,我們(men) 計劃每年定期按用戶需求提供重要升級,並會(hui) 就此進行規劃和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