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丨寧德時代曾毓群建言獻策碳中和
發布日期:2021-03-04 09:03 來源:愛卡汽車

    去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毓群提交了電化學儲(chu) 能助力新基建、加快工程機械和重卡電動化兩(liang) 項提案,隨後相關(guan) 部門對建議一一做了回應,同時明確了下一步工作重點。

  2021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曾毓群委員將提交兩(liang) 份提案,分別為(wei) 《關(guan) 於(yu) 加快電化學儲(chu) 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支撐國家3060戰略目標落實的提案》與(yu) 《關(guan) 於(yu) 加強對鋰電池知識產(chan) 權保護的提案》。

  《助力碳達峰、碳中和,新能源+儲(chu) 能大有作為(wei) 》

  2020年9月,我國宣布力爭(zheng) 於(yu) 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12月,我國明確了碳中和路線圖,展現了中國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決(jue) 心。預計到2030年,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yi) 千瓦以上,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全麵提速。

  然而可再生能源發電隨機性、波動性大,規模化並網影響電網穩定運行,新能源+儲(chu) 能模式將為(wei) 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和並網提供有力支撐。同時,儲(chu) 能係統作為(wei) 能源存儲(chu) 轉換的關(guan) 鍵,可以提高多元能源係統的安全性、靈活性和可調性,是構建能源互聯網的核心。

  曾毓群委員表示,電化學儲(chu) 能大規模商業(ye) 化應用,離不開儲(chu) 能政策和市場環境的改善。但就實踐情況來看,還存在些許問題。一是缺乏頂層設計,各方規劃統籌協調性不足;二是市場機製不成熟,投資儲(chu) 能經濟性差;三是缺乏準入門檻要求,劣幣驅逐良幣現象頻出。

  針對上述問題,曾毓群委員提出了四點建議:

  1、加強頂層設計,將電化學儲(chu) 能作為(wei) 國家新型基礎設施,納入國家和地方“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電力發展規劃、可再生能源規劃;

  2、建立市場機製,讓儲(chu) 能既要“有效”(有效果有價(jia) 值),也要有利(有價(jia) 格有收益);

  3、推進新能源發電+儲(chu) 能,同步製定儲(chu) 能電站性能和安全標準,防止低水平競爭(zheng) ;

  4、建設儲(chu) 能雲(yun) 平台,用共享經濟和平台經濟的模式創新儲(chu) 能運營機製,提高儲(chu) 能收益。

  鋰電池知識產(chan) 權保護任重道遠》

  伴隨著新能源產(chan) 業(ye) 的蓬勃發展,國內(nei) 市場以及海外市場知識產(chan) 權保護的重要性日漸凸顯。《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印發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指出要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chan) 權戰略,嚴(yan) 格執行知識產(chan) 權保護製度,加大對侵權行為(wei) 的執法力度,構建新能源汽車知識產(chan) 權運營服務體(ti) 係。

  當前,鋰電池知識產(chan) 權訴訟案件時有發生,企業(ye) 維權過程較為(wei) 困難。

  首先是取證難,維權成本高。以新能源汽車為(wei) 例,在一個(ge) 案件中鋰電池製造商通常公證購買(mai) 至少兩(liang) 個(ge) 車型,每個(ge) 車型至少兩(liang) 輛,費用高昂。如果涉嫌侵權的鋰電池裝載在大巴、重卡、輪船、飛機或儲(chu) 能電櫃等產(chan) 品時,權利人還麵臨(lin) 無法取證的困境。

  其次是維權周期長,無法匹配鋰電池產(chan) 品更新換代快的特點。訴訟前期準備、一審、二審,整個(ge) 案件全過程需要三年左右,相對鋰電池產(chan) 品的更新換代周期嚴(yan) 重滯後。

  最後是商業(ye) 秘密維權困難。此類案件通常需要到對方的廠房或辦公點取證,但在實踐中,法院當前的取證力度相對較弱,如遇對方不配合則法警無能為(wei) 力。依靠公安機關(guan) 取證也存在立案門檻高以及辦案經驗不足的問題。

  曾毓群委員建議從(cong) 三個(ge) 方麵加強鋰電池行業(ye) 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一是深化證據保全製度規則,降低舉(ju) 證階段的難度和維權成本;二是建立知識產(chan) 權特別審理程序等提高審理效率,縮短審理周期;三是建議加快商業(ye) 秘密保護製度的出台。從(cong) 而切實服務於(yu) 企業(ye) 維權的需求,解決(jue) 企業(ye) 維權舉(ju) 步維艱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