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朱華榮帶來《關(guan) 於(yu) 當前市場與(yu) 輿論環境下,持續提升中國汽車品牌社會(hui) 認可度的建議》、《關(guan) 於(yu) 優(you) 化新能源汽車使用端管理,促進新能源汽車加速普及的建議》、《關(guan) 於(yu) 推動國產(chan) 芯片產(chan) 業(ye) 化,維護汽車供應鏈安全的建議》等六項提案。
▼《關(guan) 於(yu) 當前市場與(yu) 輿論環境下,持續提升中國汽車品牌社會(hui) 認可度的建議》
汽車產(chan) 業(ye) 對於(yu) 國民經濟發展舉(ju) 足輕重。中國已成為(wei) 世界第一新車產(chan) 銷大國,汽車產(chan) 業(ye) 總產(chan) 值超過10萬(wan) 億(yi) 元,汽車產(chan) 品終端銷售超過3萬(wan) 億(yi) 元,就業(ye) 、稅收和商品零售總額都超過全國的10%,為(wei) 人民生活提供更加美好便捷的生活同時也在創造大量財富。
中國品牌產(chan) 品質量好、新技術應用快、售後服務好,具備與(yu) 合資品牌同台競技的實力。但是,中國汽車的品牌力較弱、溢價(jia) 力較低。盡管價(jia) 差值總體(ti) 逐年縮小,但仍有較大差距,隨著競爭(zheng) 進一步加劇,將越來越難以與(yu) 國際品牌進行競爭(zheng) 。
朱華榮董事長建議:
1、大型活動或國家行為(wei) 層麵,由重量級央視、黨(dang) 政、財經類媒體(ti) 多角度報道更多展現中國汽車品牌形象;
2、重量級媒體(ti) 引導,助力中國汽車品牌向上;完善網絡管理機製,共塑行業(ye) 輿論環境;
3、倡導高知群體(ti) 進一步了解中國品牌現狀,對中國品牌給予客觀評價(jia) ,並在公共出行中,優(you) 先購買(mai) 、使用中國汽車品牌,鼓勵公眾(zhong) 人物使用、購買(mai) 中國品牌汽車出行。
4、黨(dang) 政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等係統進行采購專(zhuan) 項支持,打造中國汽車製造名片,倡導使用中國品牌。
▼《關(guan) 於(yu) 優(you) 化新能源汽車使用端管理,促進新能源汽車加速普及的建議》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cong) 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截止到2020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累計已達492萬(wan) 輛,占汽車總量的1.75%。我國要實現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量的20%左右的目標,需要解決(jue) 當下一係列問題。
第一,市場發展不均衡,中端產(chan) 品市場壓力明顯。當前新能源市場總體(ti) 呈現出高端放量、低端爆發、中端不盡人意的情況。第二,整車銷售仍是新能源汽車的主要盈利模式,但當前行業(ye) 規模較小,企業(ye) 投入巨大,產(chan) 出低於(yu) 預期。並且,新能源汽車在操控、舒適性等方麵優(you) 於(yu) 燃油汽車,但並未因此形成高溢價(jia) 。電池成本無法通過溢價(jia) 消化,亟需探索新的商業(ye) 模式。第三,新能源汽車儲(chu) 能單元作用亟需發揮。當下新能源汽車與(yu) 電網互動的應用體(ti) 係尚沒有建立,標準也沒有得到統一,推廣難度還比較困難。
朱華榮董事長建議:
1、進一步優(you) 化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各地方政府與(yu) 國家戰略規劃要保持一致;
2、建立“積分池”管理機製,調節積分供需。
建議行業(ye) 組織建立“積分池”管理機製,由第三方在保證公平公正和相對市場化的前提下,結合行業(ye) 積分供需情況對積分進行收儲(chu) ,同時允許企業(ye) 從(cong) 積分池借貸積分並按一定利率償(chang) 還,以此調控市場供需結構,穩定價(jia) 格預期,便於(yu) 企業(ye) 提前進行資源配置,降低經營風險。
3、加強標準體(ti) 係建設,探索新能源汽車與(yu) 電網互動應用。建議國家電力企業(ye) 牽頭建立新能源汽車與(yu) 電網互動的標準體(ti) 係,統一V2G等相關(guan) 技術標準,出台政策支持開展新能源汽車波穀充電波峰放電,降低新能源汽車全生命周期成本。
▼《關(guan) 於(yu) 推動國產(chan) 芯片產(chan) 業(ye) 化,維護汽車供應鏈安全的建議》
由於(yu) 汽車核心芯片主要依賴進口,隨著國際局勢風雲(yun) 變化、全球半導體(ti) 原材料和產(chan) 能日益緊張、新冠疫情對供應鏈影響等,汽車芯片存在隨時斷供風險,且將成為(wei) 階段性和結構性問題長期存在,汽車芯片逐漸成為(wei) 我國汽車工業(ye) 發展中的主要“卡脖子”環節。
中國在全球芯片產(chan) 業(ye) 鏈中地位較低。在全球芯片產(chan) 業(ye) 格局中,美國是芯片技術和產(chan) 品的主導者,中國則是芯片的消費者國產(chan) 芯片產(chan) 品匱乏。目前國外廠商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2020年美國、歐洲和日本企業(ye) 占了90%以上的汽車芯片市場份額。國內(nei) 汽車主芯片公司雖然經過幾年的大力投入發展,獲得部分主機廠認可,但市場份額仍低於(yu) 5%。
朱華榮董事長建議:
在保證產(chan) 業(ye) 鏈穩定供應基礎上,國家出台積極政策來推動汽車芯片國產(chan) 化,維護汽車供應鏈安全。
1、設立汽車產(chan) 業(ye) 核心芯片及生產(chan) 設備國產(chan) 化重大專(zhuan) 項。設立芯片薄弱環節的重大科技專(zhuan) 項,掌握EDA設計軟件、生產(chan) 設備(高端光刻機)、原材料等國產(chan) 化核心技術,提升我國芯片產(chan) 業(ye)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
2、強化激勵政策鼓勵企業(ye) 加大投入。持芯片設計和製造企業(ye) ,彌補空白芯片領域;推動和鼓勵主機廠敢於(yu) 試用或大規模應用國產(chan) 汽車主芯片;支持主機廠在整車開發過程中與(yu) 國內(nei) 汽車芯片商及早開展汽車芯片定製化研發,通過深度協作來提升汽車芯片品質與(yu) 供應穩定性。
3、引導建立良性、有活力的產(chan) 業(ye) 環境。在保障可靠安全的基礎上給予適當的容忍度,從(cong) 缺陷產(chan) 品召回製度上進行包容,適度放寬相關(guan) 零部件的偶發故障召回懲罰。
4、加強標準製定,設立準入門檻。要從(cong) 國家和行業(ye) 標準角度製定準入和技術門檻,加強行業(ye) 標準製定,主要是測試驗證標準,確保半導體(ti) 產(chan) 品達標,讓整車企業(ye) 敢於(yu) 使用國產(chan) 化芯片。
▼《關(guan) 於(yu) 使用車輛電子合格證取代紙質合格證、提升國家信息化管理能力的建議》
隨著數字化及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各類紙質證明、證書(shu) 及發票等正在不斷被電子化文件所取代,極大提高了人們(men) 的辦事效率。但作為(wei) 汽車上戶時必備證件的合格證,目前仍采用紙質證書(shu) 形式,增加了社會(hui) 管理成本和難度。車管所需要保存紙質車輛合格證,設置專(zhuan) 門場地及人員進行管理,增加了車管所的管理成本。
由於(yu) 各車企合格證設計不盡相同,給車管所真偽(wei) 鑒定增加了難度,在車管所無法確定合格證真偽(wei) 時,還需要企業(ye) 協助進行紙質合格證鑒定並出具證明,產(chan) 生額外的成本,還會(hui) 帶來消費者的抱怨。此外,紙質證書(shu) 增加了企業(ye) 負擔,但沒有給用戶創造價(jia) 值。整車企業(ye) 每年需要為(wei) 紙質整車合格證支付1億(yi) 元以上的費用,而該部分費用不能為(wei) 消費者帶來感知價(jia) 值。
朱華榮董事長建議,用電子合格證取代紙質車輛合格證,通過信息技術實現係統管理、進行網絡信息傳(chuan) 遞及驗證,達到車輛上戶認證管理的目的。這樣不僅(jin) 可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也有利於(yu) 國家信息化管理能力的提升。
▼《關(guan) 於(yu) 機動車統一發票電子化的建議》
隨著雲(yun) 商崛起,整車廠或經銷商遠程售車業(ye) 務悄然發展,開票方與(yu) 用戶通過遠程完成業(ye) 務交付的需求日益迫切。國家稅務總局在寧波、石家莊等地區試點的基礎上,在全國新設立登記的納稅人中實行增值稅專(zhuan) 用發票電子化。
紙票郵寄不僅(jin) 耗時、耗費成本,還存在遺失風險,影響用戶實現快速上牌;紙質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為(wei) 六聯次,國家印刷成本較高,且不環保;如用戶是一般納稅人,需要收到紙質發票,才能認證或勾選抵扣進項稅;如認證通不過,則存在重開發票的風險,影響用戶上牌。
朱華榮董事長建議,為(wei) 了節約社會(hui) 資源、提高政務服務水平,提升企業(ye) 運營效率、減少納稅人風險,懇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推廣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電子發票。
▼《關(guan) 於(yu) 車輛管理部門統一采用隨車資料中的拓印膜和照片的建議》
國家為(wei) 規範機動車生產(chan) 一致性監督管理,嚴(yan) 格機動車登記注冊(ce) ,保證機動車生產(chan) 、運行安全,製定了《機動車登記規定》、《機動車登記工作規範》以及《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道路機動車輛生產(chan) 一致性監督管理和注冊(ce) 登記工作的通知》等一係列規定,查驗機動車輛。
但經過對全國16個(ge) 城市的用戶登記注冊(ce) 進行調研(東(dong) 、西、南、北各4個(ge) 城市)後發現,車輛生產(chan) 企業(ye) 提供的隨車拓印膜使用率極低,造成材料資源浪費和人力成本浪費。通過代辦服務上戶的用戶,服務機構仍會(hui) 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造成用戶成本增加,抱怨二次浪費。
朱華榮董事長建議,整個(ge) 環節隻進行一次拓印和照片製作,減少資源消耗,提高效率。
方案一:車輛管理部門統一認可車輛生產(chan) 企業(ye) 提供的拓印膜和照片。
建議車輛管理部門統一認可,在注冊(ce) 登記時僅(jin) 核對拓印膜上車輛識別代號的正誤,檢查整車識別代號是否有更改,減少車輛管理部門工作量和資源消耗,提升登記效率。
方案二:車輛生產(chan) 企業(ye) 取消隨車拓印膜和照片。
車輛注冊(ce) 登記時現場進行車輛識別代號的拓印、車身照片的拍攝,取消隨車拓印膜和照片,為(wei) 車輛生產(chan) 企業(ye) 單車降低成本1元,全國每年預計減少1820萬(wan) 元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