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 Power王慶華 95後更傾向自主品牌
發布日期:2021-04-21 09:04 來源:愛卡汽車

     J.D. Power中國區聯合研究總經理王慶華,本次上海國際車展期間做客愛卡汽車,他表示,60%以上的95後青睞自主品牌,24%的95後有意向購買(mai) 新能源。以下為(wei) 對話內(nei) 容實錄:

  愛卡汽車:咱們(men) 之前在北京的發布會(hui) 上見過。咱們(men) 這次J.D. Power主要的目的或者行程是參加車展還是想觀摩一下市場未來的?

  王慶華:主要是看下車展,中國市場變化很快,看看不同的品牌有什麽(me) 舉(ju) 措,其實也能看到不一樣的表現。

  愛卡汽車:讓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些?

  王慶華:剛才看了一下,總體(ti) 的感覺可能會(hui) 覺得一些新品牌的做法、打法包括發布會(hui) 的形式,可能跟傳(chuan) 統品牌之間會(hui) 有些不一樣的風格,看上去還挺好的。

  愛卡汽車:比如像智己、這些品牌,他們(men) 在車上麵智能化比較突出。

  王慶華:其實包括發布的主題都會(hui) 從(cong) 車本身轉向人、數據,這個(ge) 聽上去是這一兩(liang) 年比較熱的詞。

  愛卡汽車:您如何看待現在智能汽車的智能化?

  王慶華:這個(ge) 是一個(ge) 全新的領域,是一個(ge) 所有人都看好的方向。在這個(ge) 方向上麵怎麽(me) 走?走成什麽(me) 樣我們(men) 還要觀察。

  愛卡汽車:如何看待汽車在傳(chuan) 統品牌包括新勢力,他們(men) 其實都在發布電動化,他們(men) 各自的優(you) 勢有哪些?傳(chuan) 統品牌也包括海外的合資的這些。

  王慶華:大概這麽(me) 說,我們(men) 先說新勢力品牌,新勢力在中國市場是最多的,我們(men) 之前發布的一個(ge) 新能源汽車相關(guan) 的研究報告(NEVXI)裏,全部的中國品牌加起來差不多有20個(ge) ,但是可能美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數量一隻手數得過來。新勢力在新賽道上的做法是比較領先的,因為(wei) 很多有互聯網基因,很多做法跟傳(chuan) 統的車企不一樣。而在傳(chuan) 統車領域(包括傳(chuan) 統國際品牌和傳(chuan) 統自主品牌),自主品牌智能化的進程跟進相對較快,雖然它們(men) 可能還是偏傳(chuan) 統車一點,但是在積極地推進。相比之下,合資品牌會(hui) 稍微緩慢一點。

  愛卡汽車:在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三個(ge) 維度,其實J.D. Power以前也有自己的方法論來做評估,像現在的這種大趨勢之下,J.D. Power是在這些方麵做了哪些改進?或者有哪些新的舉(ju) 措?

  王慶華:J.D. Power的業(ye) 務範圍一般分為(wei) 三塊。

  首先,對標整個(ge) 汽車行業(ye) 。我們(men) 每年針對某個(ge) 特定的領域(比如質量或服務)給,汽車行業(ye) 提供一個(ge) 對標報告,讓不同的品牌/車型從(cong) 不同的維度了解自己的優(you) 勢和不足,你剛才說的幾個(ge) 方麵我們(men) 也有做。2019年,我們(men) 在全球首發了新能源新車體(ti) 驗研究(NEVXI),去年,也就是2020年,我們(men) 發布了科技配置體(ti) 驗研究(TXI)。在新能源汽車和先進科技配置兩(liang) 個(ge) 層麵上,從(cong) 對標角度發布行業(ye) 報告,車企可以通過報告看到行業(ye) 內(nei) 主要玩家的一些表現;

  其次,在行業(ye) 研究基礎之上,我們(men) 有一個(ge) 定製調研團隊,也會(hui) 幫不同的車企做更深入的了解,可能針對品牌存在的具體(ti) 車輛問題、具體(ti) 的改進方麵,提供一些數據;

  第三,我們(men) 有谘詢團隊,能把消費者反饋的數據轉化成主機廠能使用的語言。在新能源汽車和科技配置上我們(men) 都有布局和相應的業(ye) 務在推進。

  愛卡汽車:在高科技的這些配置上麵,智能網聯化的體(ti) 驗上麵,就J.D. Power的研究發現,消費者對於(yu) 它的使用反饋?

  王慶華:我們(men) 去年第一次發汽車科技配置體(ti) 驗研究(TXI),整體(ti) 我覺得兩(liang) 個(ge) 觀察,第一個(ge) 觀察是行業(ye) 整體(ti) 的科技配置的比例是不高的,特別是一些輔助駕駛配置比較少,反而娛樂(le) 類配置比較多一點,這個(ge) 時候我們(men) 會(hui) 看到了不同市場的差異化所在。

  愛卡汽車:我們(men) 說J.D. Power是一個(ge) 源自美國的係列,多年來在研究方法論上麵包括采樣方式上麵都有美國的體(ti) 係、思路來落地的,在中國其實J.D. Power中國在本土化方麵做了哪些調整?

  王慶華:這個(ge) 確實是這樣的,J.D. Power是原自美國的公司,在美國50多年,進入中國20多年,在中國的20多年,前麵10幾年的時候可能還是比較多的複製和借鑒美國的做法,這個(ge) 對當時相對來說不是特別成熟的中國汽車市場是非常有意義(yi) 的。最近這些年,中國變成了最大的單一的汽車市場,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講肯定是有自己的獨特需求的,我們(men) 也做了相應的調整,具體(ti) 分為(wei) 兩(liang) 部分,一部分是研究內(nei) 容的調整,一部分是數據獲取方式的調整。

  從(cong) 研究內(nei) 容上來說,從(cong) 汽車產(chan) 品角度,由於(yu) 不同國家在產(chan) 品品質管控的做法差不多,所以這方麵中國跟美國的研究內(nei) 容95%以上是一致的,當然會(hui) 針對中國的車型不同會(hui) 有調整,比如皮卡相關(guan) 的問題在中國就沒有。研究內(nei) 容的調整更多針對零售層麵,不管是銷售服務還是售後服務,中國市場的獨特性非常明顯,我們(men) 在問卷和研究內(nei) 容上的調整就很大,幾乎每年都在變化,這跟美國市場很不一樣,美國是成熟市場也是比較穩定的,可能大的方向都不會(hui) 去變。這是研究內(nei) 容上麵的變化。

  從(cong) 數據獲取的方式來說,這個(ge) 其實變化更大。J.D. Power在美國是可以拿到完整的車主名單的,但中國不行。所以自從(cong) J.D. Power 2000年進入中國以來,都在針對中國市場的特點采取合適的方式進行數據獲取,不斷提高數據的數量和質量。這也是比較明顯的中美差異所在。

  愛卡汽車:除了產(chan) 品,中國市場的人群變化也是很大的,從(cong) 傳(chuan) 統的父輩這代人,到現在的95後或者Z時代,您覺得J.D. Power對Z時代的人的偏好和購買(mai) 意向有什麽(me) 發現?

  王慶華:去年J.D. Power在很多場合都會(hui) 講主題,後浪湧來,指的是90後,90後已經占到了購車人群的30%以上。今年我們(men) 再談就變成95後了,這個(ge) 本身也是中國市場快速變化的一個(ge) 反映,不是十年一代,而是五年就是一代。說到95後,上個(ge) 月我們(men) 發布了一個(ge) 關(guan) 於(yu) 潛在消費者的報告,我們(men) 發現,95後有兩(liang) 個(ge) 顯著的特點,第一個(ge) 是對自主品牌的購買(mai) 意向明顯比以前高很多,我們(men) 差不多有60%以上的95後會(hui) 明確的選擇自主品牌,這個(ge) 比例是各個(ge) 年齡段中最高的;第二個(ge) 就是在新能源汽車的選擇上,新能源汽車也是95後群體(ti) 購買(mai) 意向最高的,應該是24%多,這個(ge) 比行業(ye) 平均大概高了差不多10個(ge) 百分點,整體(ti) 上對自主品牌對新能源,95後是能看到他們(men) 有偏好的。

  愛卡汽車:您講的95後選擇新能源汽車,當然選擇是智能電動車,如果說剝離開智能化,您覺得他還會(hui) 選擇嗎?

  王慶華:現在新能源車選擇主要還是造型跟智能配置,簡單的剝離也不容易,因為(wei) 智能化和電動化搭載起來是最合適的,因為(wei) 傳(chuan) 統能源車有使用限製,所以不太好說是為(wei) 了新能源還是為(wei) 了智能車做這樣的選擇,但是整體(ti) 而言,我覺得可能還是綜合來說,對新的汽車產(chan) 品的接受度還是比較高的。

  愛卡汽車:最後一個(ge) 問題,因為(wei) 這是我自己的思考,也是借著您來請教,因為(wei) 現在智能化、網聯化包括造型,很多都源於(yu) 大數據,包括像一些報告,而且這就造成了未來的很多車或者是現在的很多車,同質化極其嚴(yan) 重,極其嚴(yan) 重之後後麵一定是差異化的趨勢,您覺得這個(ge) 發展的話,如果要是您往下一步傳(chuan) 達意見的話,您會(hui) 覺得廠家不同品牌在差異化都會(hui) 怎麽(me) 做?

  王慶華:您說這個(ge) 特別對,所謂大數據,汽車獲取數據的手段非常多,包括車輛本身反饋的數據,包括通過各種各樣的傳(chuan) 感器獲取到的人的使用數據。那麽(me) 下麵的一個(ge) 問題就是這些數據出來之後怎麽(me) 用?這個(ge) 是很難的事,不是說你有這麽(me) 多數據就有解決(jue) 方案,其實中間的距離還是挺多的,怎麽(me) 通過不同的方式去做成讓消費者滿意、特別鍾愛的產(chan) 品或者品牌,這個(ge) 過程怎麽(me) 走可能就是你說的差異化。這個(ge) 差異化裏我個(ge) 人覺得比較重要的是,你怎樣能把這些不同渠道獲得的數據,把這些包括消費者的,包括車輛的數據轉化成一個(ge) 工程師能理解的,或者工程師能實現的一個(ge) 行動指引,然後這個(ge) 行動指引落在我們(men) 產(chan) 品和服務上,又是消費者有必要並且符合他使用場景下的需求的產(chan) 品和服務,這個(ge) 過程是比較考驗人的。所以最終肯定是從(cong) 特定場景之下消費者的需求出發,滿足這需求需要由工程師來實現,再往前是對消費者的洞察,總要把洞察轉化成行動指引,把產(chan) 品的設計變成符合消費者需求,這個(ge) 裏麵就需要各個(ge) 品牌,各個(ge) 主機廠都會(hui) 有不同的做法,做出來的結果就會(hui) 變成差異化,最後哪個(ge) 產(chan) 品能取得市場的領先,就要靠市場檢驗了。

  愛卡汽車:這個(ge) 也特別考驗產(chan) 品經理和規劃領導的眼光。

  王慶華:我個(ge) 人覺得現在的產(chan) 品、服務變化太多了。傳(chuan) 統的整個(ge) 汽車係統就這麽(me) 多,銷售的流程服務也比較固化,服務好就好了。但是現在車不光是產(chan) 品,可能是一個(ge) 平台,甚至是一個(ge) 生態,怎麽(me) 把不同的服務組合進來,然後通過產(chan) 品的打造,整個(ge) 價(jia) 值鏈的打造,包括客戶運營出來,形成客戶群、粉絲(si) 群,怎麽(me) 做到,所以都是大有可能的。

  愛卡汽車:還有一個(ge) 問題,我始終認為(wei) 消費者其實它可能並不太知道自己要什麽(me) ,就是在上一代產(chan) 品的時候,其實都是原來還有這樣的東(dong) 西能夠滿足,如果是他我就這樣了。你像現在有很多車企談共創,完全的就是依賴消費者的用戶的反饋,那談何創造性?

  王慶華:是這意思。還是剛才說的,最開始是了解消費者洞察,把消費者直接想要的東(dong) 西直接拿過來轉化成產(chan) 品,這個(ge) 通常是會(hui) 有問題的。比如蘋果手機,業(ye) 界很著名的傳(chuan) 說是說喬(qiao) 布斯不看消費者數據。其實這個(ge) 意思是說你看到消費者反饋的表層之後,還要看背後的那些場景也好、驅動也好,把這個(ge) 理解出來才是能拿出來做共創的東(dong) 西。

  愛卡汽車:剝離出來用戶的使用趨勢,內(nei) 心的訴求。

  王慶華:對,實際的場景,把這些落實到利益點上,然後再通過各種各樣的技術專(zhuan) 家,把它轉化成一個(ge) 產(chan) 品,這個(ge) 才是能做得出來的,所以我覺得簡單的消費者說什麽(me) 給他什麽(me) ,這也不是一個(ge) 長久之計。

  愛卡汽車:好的,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