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辦公廳 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 | 關於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問題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
發布日期:2023-07-06 08:07 來源:华体会体育hth首页

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辦公廳 

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

關(guan) 於(yu) 開展職業(ye) 技能培訓和評價(jia) 問題

專(zhuan) 項治理行動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廳(局)、市場監管局(廳、委):

       為(wei) 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紮實推進職業(ye) 技能培訓和評價(jia) 專(zhuan) 項整治工作,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決(jue) 定聯合開展職業(ye) 技能培訓和評價(jia) 問題專(zhuan) 項治理行動(以下簡稱專(zhuan) 項行動)。現就有關(guan) 事項通知如下。


一、目標任務

       從(cong) 2023年7月到12月,在全國範圍內(nei) 集中開展專(zhuan) 項行動。全麵排查2019年職業(ye) 技能提升行動實施以來職業(ye) 技能培訓和評價(jia) 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集中打擊虛假培訓騙取補貼、售賣證書(shu) 、“吃”培訓的“黑色利益鏈”等行為(wei) ,依法依規治理培訓評價(jia) 亂(luan) 象,進一步突出就業(ye) 導向,切實提升培訓質效


圖片


二、專(zhuan) 項行動內(nei) 容


     (一)排查範圍

       各級各類培訓機構(包括職業(ye) 院校、技工院校、民辦職業(ye) 技能培訓機構、企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學會(hui) 、主管部門所屬單位等,以下統稱培訓機構)開展政府補貼性職業(ye) 技能培訓情況。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門備案的職業(ye) 資格鑒定機構和職業(ye) 技能等級認定機構(以下統稱評價(jia) 機構)開展職業(ye) 資格鑒定、職業(ye) 技能等級認定及發證情況;行業(ye) 協會(hui) 學會(hui) 等社會(hui) 組織和企事業(ye) 單位自行開展的能力水平評價(jia) 及發證情況。

     (二)排查方式和主要措施

       各地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門要通過實地檢查、互聯網檢索、大數據篩查等多種方式,結合網民留言、群眾(zhong) 投訴舉(ju) 報、各類媒體(ti) 報道、巡視審計等反映的問題線索,組織對培訓機構和評價(jia) 機構、行業(ye) 協會(hui) 學會(hui) 等社會(hui) 組織和企事業(ye) 單位開展的培訓和評價(jia) 相關(guan) 活動進行全麵排查,做到全覆蓋無死角。

       對排查發現以及審計報告反映的問題線索,要依法依規嚴(yan) 肅處理,做到有案必查、違法必究。對涉及違反職業(ye) 技能培訓和評價(jia) 規定的,要通過行政指導、行政約談等行政管理措施予以督促,責令限期整改。對涉及行政違法的,要依法予以行政處罰,堅決(jue) 做到發現一起,嚴(yan) 肅查處一起。對涉嫌違法犯罪的,要按照規定移送司法機關(guan) ,追究有關(guan) 單位和個(ge) 人的刑事責任。對公職人員涉嫌違法違紀的,要按照幹部管理權限將線索移送紀檢監察機關(guan) 嚴(yan) 肅追責問責。

    (三)整治內(nei) 容

       1.對培訓機構及其開展的政府補貼性職業(ye) 技能培訓進行排查處理。重點排查培訓機構開展的政府補貼性培訓項目、參訓人員身份、培訓時長、上課記錄、培訓內(nei) 容、申領培訓補貼資金的材料、補貼資金發放記錄等。

       對不以就業(ye) 創業(ye) 為(wei) 目的組織人員參加“興(xing) 趣式培訓”、拚湊人數“濫竽充數”式培訓等就業(ye) 針對性不強的低效無效培訓,要進行綜合分析。培訓項目與(yu) 《職業(ye) 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國辦發〔2019〕24號)和《“十四五”職業(ye) 技能培訓規劃》(人社部發〔2021〕102號)要求不符,與(yu) 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市場急需緊缺、勞動者就業(ye) 創業(ye) 需求存在偏差的,要移出政府補貼性培訓項目目錄。對相關(guan) 培訓機構,依法責令限期整改;未按期整改的,移出政府補貼性培訓機構目錄。

       對編造上課記錄未開展培訓、提交虛假材料騙取套取培訓補貼資金的培訓機構,要追回補貼資金,移出政府補貼性培訓機構目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對利用互聯網技術在線實施職業(ye) 技能培訓的培訓機構及其開展的政府補貼性培訓進行排查處理。重點排查是否對培訓人員進行了實名實人驗證、培訓過程是否留痕。對篡改數據、線上學習(xi) 記錄造假、以刷課方式開展虛假線上培訓騙取培訓補貼資金的培訓機構和線上平台,要追回補貼資金,移出政府補貼性培訓機構目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對主管部門所屬單位及其開展的政府補貼性培訓進行排查處理。重點排查政府部門所屬單位組織開展的政府補貼性培訓的組織方式、培訓質量、參加人員等。對未開展培訓、轉包外包給其他單位的,由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整改;對公職人員和社會(hui) 人員內(nei) 外勾結形成“靠訓吃訓”“黑色利益鏈”,偽(wei) 造材料、監守自盜的,按照幹部管理權限移送紀檢監察機關(guan) 等查處,對相關(guan) 人員的失職失責行為(wei) 嚴(yan) 肅追責問責。

       4.對經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門備案的評價(jia) 機構及其開展的評價(jia) 活動進行排查處理。重點排查評價(jia) 的職業(ye) (工種)範圍、參評人員資格審核、評價(jia) 過程管理、考務管理、題庫資源建設、評分結果檔案記錄、證書(shu) 數據管理等。對超範圍評價(jia) 、不符合報考條件、偽(wei) 造報名資格、降低考試難度、偽(wei) 造試卷、編造虛假資料、不考試就發證、濫發倒賣證書(shu) 等行為(wei) ,取消評價(jia) 結果、宣布證書(shu) 作廢、撤銷上傳(chuan) 證書(shu) 數據,追回相應補貼資金,限期整改;未按期整改的,終止備案。

       5.對未經審批備案的職業(ye) 技能培訓機構和評價(jia) 機構相關(guan) 活動進行排查處理。重點排查未經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門審批備案的職業(ye) 技能培訓機構和評價(jia) 機構(含自行開展能力水平評價(jia) 活動的行業(ye) 協會(hui) 學會(hui) 等社會(hui) 組織和企事業(ye) 單位)所發證書(shu) 、項目名稱、商業(ye) 宣傳(chuan) 、收費等情況。各地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門對上述機構所發證書(shu) 或在商業(ye) 宣傳(chuan) 時假借行政機關(guan) 名義(yi) 、違規使用國徽和行政機關(guan) 標誌、違規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中華”“國家”“全國”“職業(ye) 資格”“人員資格”“職業(ye) 技能鑒定”“包過”“保過”等字樣的,限期整改;情節嚴(yan) 重的,移送有關(guan) 部門依法處理。

    (四)建立長效機製

       要將“當下改”與(yu) “長久立”相結合,完善職業(ye) 技能培訓資質行政許可和評價(jia) 機構備案製度。組織開展職業(ye) 技能考核鑒定應經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門備案。未經批準不得在國家職業(ye) 資格目錄之外自行設置國家職業(ye) 資格,嚴(yan) 禁在國家職業(ye) 資格目錄之外開展職業(ye) 資格許可和認定工作。各類企業(ye) 不得自行開展冠以職業(ye) 資格名稱的相關(guan) 活動。加強信息化建設,實現職業(ye) 技能培訓實名製管理。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依托“平台企業(ye) 協同共治係統”,向平台企業(ye) 發送指令和合規提示,督促平台企業(ye) 對“職業(ye) 資格”“職業(ye) 技能鑒定”“職業(ye) 資格證書(shu) ”“職業(ye) 技能等級證書(shu) ”等禁限售商品服務信息加強管控。




圖片


        三、有關(guan) 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

       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治理培訓和評價(jia) 亂(luan) 象、提升培訓質效的重要意義(yi) ,緊密結合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主題教育,把專(zhuan) 項行動中發現的問題納入主題教育檢視整改清單,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穩妥推進。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門負責做好職業(ye) 技能培訓機構審批、評價(jia) 機構備案和監督管理等工作。市場監管部門依法查處違反市場監管法律法規行為(wei) 。加強部門協作,加大執法檢查力度,確保專(zhuan) 項行動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二)加強情況報送。

       各省級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門自7月起,每兩(liang) 周向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報送專(zhuan) 項行動進展情況表,11月底前報送專(zhuan) 項行動工作總結。專(zhuan) 項行動期間,發現重大要情應及時報告。

    (三)加強調研檢查。

       各省級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門會(hui) 同市場監管部門結合本地實際製定具體(ti) 實施方案,指導督促培訓機構、評價(jia) 機構做好整改工作。審計問題清單涉及的省份要按照審計整改要求執行;沒有進行審計的省份要主動與(yu) 審計部門聯係,了解審計要求,結合專(zhuan) 項行動工作部署安排進行全麵排查。要加強跟蹤問效,做好工作調度、督促指導,及時開展檢查抽查。

    (四)加強作風建設和警示教育。

       各地要以嚴(yan) 實深細作風推進專(zhuan) 項行動整改到位,堅決(jue) 防止形式主義(yi) 官僚主義(yi) 。根據專(zhuan) 項行動進展,依法及時通報違紀違法典型案例。深入開展警示教育,加強廉政教育,推動警示教育和廉政教育常態化,進一步增強黨(dang) 員幹部、工作人員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教育引導培訓機構、評價(jia) 機構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嚴(yan) 格遵守廉潔自律要求,嚴(yan) 禁濫用職權、徇私舞弊、造假牟利。


      來源: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辦公廳 

      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

      編輯:曹容瑋

      主編:孫興(xing) 偉(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