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地平線智能駕駛產(chan) 品總經理餘(yu) 軼南在上海車展期間做客愛卡汽車。他表示,對於(yu) 智能駕駛,地平線將會(hui) 打造更全麵、更智能的產(chan) 品,打造汽車智能生態。
愛卡汽車:餘(yu) 總給我們(men) 介紹一下這次的展台有大概哪些新的產(chan) 品和技術?
餘(yu) 軼南:我們(men) 這次首先是帶來全係列的芯片,地平線經過這麽(me) 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一係列的芯片,從(cong) 二代、三代、五代,我們(men) 後年會(hui) 有六代的芯片,芯片的能力肯定是會(hui) 越來越強的;第二點我們(men) 帶來了全新的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的交互的方案,在自動駕駛方麵是全新升級,使用我們(men) 最新一帶的征程三代芯片,像高速路的點到點的高級別自動駕駛,可以讓用戶從(cong) 北京開始出發,一直跑到上海,中間可以沒有人工接管。在座艙裏麵來講,我們(men) 推出全新的品牌叫Halo,是主打智能汽車的。Halo是全新智能交互的平台,可以讓汽車像機器人一樣可以跟人做交互,你去控製機器人不會(hui) 用屏幕和按鈕,一定是說話的方式。除此之外它還會(hui) 主動關(guan) 懷你,比如他看見你在車裏喝水,可能會(hui) 自動接入自動駕駛模式,可能看到前方堵車,會(hui) 自動問你我們(men) 要不要變道,當你確認以後再自動變道,使得這個(ge) 車更加像機器人來跟我們(men) 交互、運行。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合作夥(huo) 伴,地平線通過這6年的發展,我們(men) 已經賦能行業(ye) 大概幾十家的客戶,地平線今天來講已經不是一個(ge) 單純的產(chan) 品的公司,更多是生態型的公司,我們(men) 和我們(men) 的合作夥(huo) 伴一起來為(wei) 整個(ge) 智能汽車行業(ye) 來提供我們(men) 的能力。
愛卡汽車:地平線如何看未來智能駕駛的技術發展的方向?
餘(yu) 軼南:我覺得通過過去6年,甚至十年的發展,大家從(cong) 非常混沌的對技術方案的思考,今天其實越來越清晰,那今天來講的話,過去我們(men) 會(hui) 講自動駕駛肯定做不了,今天肯定自動駕駛就是主機廠絕對的為(wei) 中心。這兩(liang) 年會(hui) 陸陸續續的越來越多的高級別的自動駕駛的車型的量產(chan) ,大家所使用的方案的話,其實就是使用更多的傳(chuan) 感器,更大的算力,使用高清地圖來完成。人的話在自動駕駛的過程中,其實會(hui) 有很多的參與(yu) 度在裏麵,不像我們(men) 過去想象的,越來越多把人和車看作一個(ge) 整體(ti) ,把自動駕駛看作一個(ge) 整體(ti) 思考的。
愛卡汽車:現在作為(wei) 像咱們(men) 這種有很多主機廠已經開始從(cong) 合作變成戰略投資,像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而且Tier1或者Tier2的趨勢,您怎麽(me) 看待車企和芯片廠商的關(guan) 係?
餘(yu) 軼南:首先來講,在當前這種環境下,是市場快速發展的,大家其實比的不隻是誰的規模大,比的更多的是速度快,為(wei) 了追求速度,大家肯定會(hui) 更加願意,更加緊密的合作,合作越來越緊密,你才能跑的更快一些,在這種情況下,就會(hui) 使得主機廠Tier1和Tier2從(cong) 原來鏈條的模式變成圓桌的模式,主機廠在中間,可能是非常多的供應商,大家都圍繞主機廠周邊一起來為(wei) 這個(ge) 產(chan) 品服務,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可能過去的Tier1和Tier2邊界會(hui) 模糊,但是這個(ge) 趨勢其實並不會(hui) 完全的導向Tier2變成Tier1,其實隨著產(chan) 業(ye) 的發展,產(chan) 業(ye) 越來越成熟以後,其實分工又會(hui) 重新出現,到那時候Tier2還會(hui) 回到Tier2本身,Tier1還是會(hui) 做Tier1的事情。
愛卡汽車:地平線其實有自己獨特的商業(ye) 模式,就是輔助賦能與(yu) 主機廠一起開發軟件類的智能係統,那地平線的商業(ye) 模式是怎麽(me) 樣的?能不能給我們(men) 卡友介紹一下?
餘(yu) 軼南:地平線作為(wei) 芯片和智能駕駛和座艙交互的底層的賦能,我們(men) 其實是提供芯片,這是一個(ge) 很實際的產(chan) 品;第二個(ge) 提供算法、工具鏈等軟件開發能力。地平線一方麵是做整個(ge) 全棧的自動駕駛和座艙的能力,但另一方麵是極度的開放,隻要需要地平線開發我們(men) 都可以開發。
愛卡汽車:現在中國企業(ye) ,尤其是當下這個(ge) 全新的趨勢,當然跟咱們(men) 是兩(liang) 個(ge) 方向,其實這個(ge) 商業(ye) 是因為(wei) 有規律的,今天缺的是ECU,或者是MCU,明年可能再過十年又有一個(ge) 周期,又缺SOC的芯片,您如何看待,這給我們(men) 中國汽車有一個(ge) 提示,是否能夠做好自己的芯片,您如何看待中國的自主的芯片企業(ye) 所處的曆史基因?如何把握這個(ge) ?
餘(yu) 軼南:這是全世界的趨勢。芯片這個(ge) 事情本身就有自己的周期性,芯片過了一段時間就會(hui) 缺一次,產(chan) 業(ye) 結構和需求供給的供應鏈鏈條的原因決(jue) 定的,那其實作為(wei) 地平線,我們(men) 能做到我們(men) 要使我們(men) 的芯片的供應變成一個(ge) 持續平穩,能夠隨著主機廠,隨著消費端的需求進行協同的作用,這裏邊來講其實你要改變過去的鏈條其實越長,傳(chuan) 導速度就會(hui) 越慢,這種情況下最開始的一個(ge) 波動,等真正傳(chuan) 導到最後一端的時候,它的速度是慢,波動會(hui) 放大,因為(wei) 很多一家主機廠去新,大家都很緊張,都去搶貨,你一搶貨以後,本來可能沒啥事就會(hui) 變得更加嚴(yan) 重,所有的芯片不管是vendor也好,還是Tier1也好,使得新的供應商一下子就貨沒了,這種情況下才變成缺失,其實是個(ge) 人為(wei) 結構性的缺失,這時候新能源廠商會(hui) 擴大產(chan) 能,等它真正擴大產(chan) 能了以後,後麵消費端有可能直接產(chan) 業(ye) 吃不下,這些又變成芯片過剩了,所以這裏主要還是供應鏈本身的改變。
最近一兩(liang) 年流行新的一個(ge) 商業(ye) 模式,車廠會(hui) 對芯片直接做二級質控。像我們(men) 過去都是要把芯片過給Tier1,或者是Tier1給我發cars。現代化越來越多主機廠,他們(men) 會(hui) 直接給地平線for cars,告訴地平線說我現在需要多少芯片,如果全中國的OEM都把芯片到地平線,這可以保持非常穩定的芯片供應,不會(hui) 造成太大的市場波動。